零的突破,全国首例双壳贝类碳汇交易项目福建莆田市秀屿区落地

来源: iGreen  时间: 2022.05.25  打印本页  分享:
5月19日下午,秀屿区依托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完成了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卖双方,在莆田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莆田市海洋与渔

5月19日下午,秀屿区依托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完成了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卖双方,在莆田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等的共同见证下签订了交易合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世文,区领导张伯松、曾金清等出席活动现场。

本次海洋渔业碳汇项目,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对林蚝(福建)水产近三年双壳贝类(牡蛎)碳汇量进行核算,并出具核算报告。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方,其购买的10840吨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将用于抵消其2021年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交易,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额外增收二十多万元,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蹚出新路径。

张伯松表示

全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以这次项目签约为契机,积极探索海洋贝藻类蓝碳基础评估和交易基地建设。要大力推行以海洋碳汇增量为导向的绿色养殖模式,将碳汇渔业做大做强,创建一批全国性特色水产种业品牌和育苗基地,成为“蓝色粮仓”国家战略的基础保障。要充分发挥南日岛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蓝色碳汇经济发展,实现海水养殖固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介绍,双壳贝类碳汇,是指利用双壳贝类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和能力。秀屿区海水养殖规模超过2万公顷,是全省牡蛎、鲍鱼、海带、龙须菜的主要养殖基地,具有可观的海洋渔业碳汇潜力。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海洋碳汇、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作为海洋大省,福建在挖掘海洋生态价值方面先行先试,今年1月连江县落地了全国首个大型藻类碳汇交易项目,此次在秀屿进行的全国首个双壳贝类碳汇交易项目,标志着我省在探索“海洋碳汇”交易实践方面取得了又一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