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国际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江苏南京出口纺织品有了碳中和“标签”

来源: iGreen  时间: 2022.02.17  打印本页  分享:
随着欧盟委员会公布“碳边境调节机制”(碳关税)提案,外经贸企业出口产品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是迫在眉睫。为应对国际碳关税贸易壁垒,江苏南京市商务局(市自贸办)会同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支持区内企业利用数字化手

随着欧盟委员会公布“碳边境调节机制”(碳关税)提案,外经贸企业出口产品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是迫在眉睫。为应对国际碳关税贸易壁垒,江苏南京市商务局(市自贸办)会同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支持区内企业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出口纺织品碳中和标识服务,围绕纺织服装产业的供应链、生产、运输、运营四个主要环节,加快对接国际贸易低碳规则,为突破国际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经验。

搭建碳核算服务平台  收集碳足迹过程数据

市商务局(市自贸办)支持南京片区打造碳擎-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纺织品从纱线到成衣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为核算边界,系统收集纺织品原料成分、能源消耗量、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方式、原料及成品的运输方式和距离等碳足迹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将平台收集到的数据汇总至国家权威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库,自动核算出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同时,邀请国际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国际认证标准ISO14067,对产品的碳足迹数据予以核查认证,增加操作流程的公信力和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指导生产全周期减碳  推动碳汇林抵消排放

鉴于出口纺织品的供应链、生产、运输、运营四个主要环节均消耗大量能源,指导相关纺织服装企业在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内,通过低碳能源面料供应商选择、减少使用降解性差的生产材料、“绿电”用于生产及运输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实现节能减排。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造林活动以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用于抵消产品生产所造成的碳排放,形成的碳汇聚量将依据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森林碳汇方法学,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核准。

标注碳中和认证标识  扫描二维码回溯全程

通过“碳中和”综合评估认证的纺织品,可按照一物一码的方式,在每件商品的标签上标注“碳中和”标识,并加贴独立二维码,终端用户通过扫码可查看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的碳排放数据以及实现产品碳中和的途径,服装尺码、颜色不同,对应的“碳”数据也会有所不同。同时,所有的“碳”数据均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保证数据公开透明、永久有效且不可篡改,并可随时查看溯源。

在市商务局(市自贸办)和南京片区的指导支持下,“碳擎”平台与国内某知名外贸服装企业合作,率先在全国推出了第一批经数字化认证的碳中和纺织品服装,并在海外的亚马逊购物网站上架发布。平台在前期对这批服装(共计11020件)开展了详尽的生产全周期碳足迹盘查,经核算,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30.619吨,其中原材料部分21.526吨、生产部分8.968吨、运输部分0.125吨,相关数据均通过了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核实。

同时,该企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碳汇林,造林规模达到18亩,项目测算可产生碳汇聚量达30.64吨,足以抵消生产这批服装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有效实现产品碳中和。这批服装在亚马逊购物平台发布后反响火爆,不仅引起了境外客户的喜爱,还得到了电商平台的气候友好型流量置顶推送,在国际市场上成功树立起绿色环保的企业和产品形象。

接下来,南京市商务局(市自贸办)将会同南京片区:

01 助力需求企业,拓展服务范围。举办“走进自贸”等专题培训活动,宣传推介“碳中和”标识创新案例,扩大企业知晓度和受益面。依托自贸联动创新发展机制,在全市复制推广出口纺织品碳中和标识服务模式的相关经验做法,对接更多有碳中和标识服务需求的纺织服装企业,带动更多企业产品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外出口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02 面向重点领域,丰富应用场景。结合具体应用场景,面向机电、化工、钢铁、轻工等出口行业,提供更多符合国际低碳贸易标准、行业规范的碳中和标识解决方案,助力更多出口行业低碳转型。

03 对接经贸规则,构建认证体系。结合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构建“江苏碳足迹标准”“中国碳足迹标准”,在全国率先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探索和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促进江苏制造和中国制造绿色低碳转型,巩固提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