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黄俊鹏:构建房企ESG“六力模型”

来源: 焦点财经  时间: 2023.04.13  打印本页  分享:
“碳排放”意味着发展的问题,而“减排”意味着健康发展的问题,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需要实现资本增值,但ESG的本质是价值观投资的问题,尤其是“双碳”之下类似给企业戴上了“紧箍咒”。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构成最大盈利公约数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友绿智库创始人黄俊鹏博士

 

       从事绿色建筑咨询和绿色地产研究近20年,友绿智库创始人黄俊鹏博士将房地产与ESG的链接点最终落脚在了“双碳”上。

 

       “ESG与‘双碳’的联系点在于‘E(环境)’,环境信息披露核心是碳排放信息的披露。”黄俊鹏认为,因为ESG中的S(社会)和G(公司治理)两部分是基于企业自愿进行的,不能强制企业捐赠及提高员工福利等,但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则是强制的,建筑碳排放计算从4月1日起,也开始强制执行,未来ESG立法的突破点也可以从环境部分着手。

 

       诚然,中国明确强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4月15日,ESG首次纳入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双碳”之风与ESG的加速完善让双线呈现耦合之势。

 

       在进行为期两年的中国房地产企业ESG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黄俊鹏明晰了房地产开发与运营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相当于全球新增建筑总量(61.3亿平方米)的近三分之一,而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1%。”

 

        黄俊鹏认为,“碳排放”意味着发展的问题,而“减排”意味着健康发展的问题,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需要实现资本增值,但ESG的本质是价值观投资的问题,尤其是“双碳”之下类似给企业戴上了“紧箍咒”。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构成最大盈利公约数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早在房企大规模遭遇偿债高峰及暴雷等流动性危机之前,黄俊鹏便带领团队与房企合作调研,试图构建了房地产企业ESG的评价标准,窥探房企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度与发展潜力评价标准,而该项体系将在5月迎来试评。

 

        与黄俊鹏的独家对话始于房企2021年业绩报告公布高峰期。业绩会之上,ESG领域布局成为企业们主动披露的新增亮点。承接行业杠杆出清之时,房企对于可持续的理解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刻。

 

ESG:“进阶版”CSR

 

        想要更清楚地理解ESG基于国家、行业、企业及房地产的意义,需要深刻理解ESG的起源,这是黄俊鹏所认同的逻辑。

 

        在ESG火热之前,资本市场聚焦商业向善的核心概念,是CSR。CSR是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的简写。二者追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企业可以实现长期发展,为股东、社会创造价值。

 

        黄俊鹏告诉焦点财经,ESG全称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是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ESG在CSR企业社会责任外添加了“环境”一词,上个世纪60年代ESG从美国兴起,因为《寂静的春天》作者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展开了对农药敌敌畏(DDVP)的研究,由此掀起环保运动。

 

        "ESG最早由资本市场提出,最有影响力的评价来自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的资本指数,用来评价全球各大企业的ESG指标,慢慢影响到了纳斯达克市场、欧洲等其他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很早就有要求,尤其是港交所很早有要求强制披露ESG信息,但是中国上交所、深交所一般以鼓励为主,没有强制要求,据说立法要强制,但还没有具体披露。”

 

        CSR主要由企业管理者的自主决策驱动,而ESG则聚焦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ESG搭建起了投资者和企业联动的桥梁。

 

        黄俊鹏指出,西方之所以倡导CSR是为应对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级的对立矛盾要求企业倡导社会责任,提高工人福利待遇,但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论上不存在这个问题,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的,两者之间的制度和游戏规则不相对应。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由CSR演变而来的ESG的理念在西方企业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企业性质的差异意味着中国在向西方学习ESG的过程中不能全盘吸收。

 

        黄俊鹏认为,现在国资委既提“双碳”也提ESG,是非常强烈的信号,这意味着中国国营企业也在寻求在资本市场向国际规则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对于中国房地产公司而言,一样有意义,因为中国房企的融资途径目前是狭窄的,为了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就需要接受西方的游戏规则,即ESG。

 

        “中国走出去的房企其实不多,主要针对国资委下属的其他的大型央企,如中化、中石油、中国移动等,房地产方面主要像中国建筑、中国铁建、葛洲坝这些大型房企,他们在国外承接工程也需要符合国际ESG要求。”

 

中国ESG还处于启蒙期?立法是个漫长的过程

 

        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快构建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ESG评级体系,央企就应该承担起主要责任,而且要做好表率作用。所以,今年4月,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

 

        黄俊鹏指出,目前中国ESG领域最大的痛点:一个是规则问题,一个是标准问题。

 

        “目前ESG测评权威度不够,而且可信度不高,不够‘严肃’,谁都可以评,各家机构评出来的差异甚大,有些企业对ESG的定位就是捐赠、种树、做公益。”黄俊鹏指出,很多企业对ESG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但CSR和ESG是完全不同概念。

 

        "企业目前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ESG领域通常归到品牌部门,没有融入企业战略及经营业务。企业对ESG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将它做成一个核心竞争力,可以在政府和资本方面塑造企业的友好形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事实上,ESG涉及企业层面非常博大的范畴,而每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又存在差异,这对于框定ESG的标准或架构评价体系也增加了难度。2022年1月,上交所、深交所同步修订了《股票上市规则》,增加了企业社会责任、ESG相关内容。

 

        黄俊鹏所认同的逻辑是,需要针对特定行业设定特定的评价体系,并且多项配套政策相互匹配。

 

        “以绿色建筑来看,从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经过了16年才逐步在各个省市完成立法。企业不会主动去做,央企也不见得有多么大的积极性去增加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必须通过强制手段让企业实践,ESG也类似。”

 

        黄俊鹏认为,将来ESG要立法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要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像现在信息披露里的CDP规则、GRI规则都是国外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规则、指标体系,把它变成行业标准,推动社会进步。”

 

        为此,就房地产而言,他建议,在未来五六年,甚至两三年的时间之内,看看是否可以强制做房地产行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多少没关系,按照标准披露就行。

 

        “我们正在做房地产企业碳中和评价导则,里面便有房地产企业碳排放责任的划分和计算方式,进而形成房地产企业ESG的评价标准。”

 

盈利与ESG的“天平”:需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

 

        企业的本质是逐利的,而ESG的本质是投资价值观的问题。“金箍”一戴,意味着企业不能随便投资,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

 

        黄俊鹏指出,顺应国际潮流,肯定会让一些企业脱颖而出,会有新兴的产业崛起,单就E(环境)这一领域的关注,我们要去追求它,但是不能过度强调它,一定要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以国企为例,不能只要单位GDP的排放强度,还需要达到一定的金融指标,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民营企业背后有股东,上市公司每年也有增长要求。企业要增长,这要求销售面积越大,开发量便越大,碳排放会越高,这是肯定的。”

 

        以煤电企业来看,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根据国家规定,从当年6月底到2021年底,2000多家企业要完成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交易、履约清缴等全流程。

 

        黄俊鹏认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不能只挣钱,还要考虑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这是国家强制做的,企业必须坚持,这是一个游戏规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

 

        大型企业愿意承担ESG所带来的成本,但市场竞争力会面临下降风险,就像一架摇摆的天平,需要找到平衡支点。

 

        “煤电企业的做法是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去投资光伏产业,建光大量伏电站,以前用煤炭发电,现在变成了光伏发电、水力发电水。例如,三峡电站投资了大量光伏电站、水电站,新疆有大量风电。”

 

        黄俊鹏认为,ESG评价里对财务指标的考核并不是很多,更多是E(环境)方面的绩效,环境绩效包括绿色建筑数量和覆盖面积,企业绿色运营,有没有购买绿电、有没有做碳中和规划、有没有减碳运营管理方面的措施。S(社会)这部分包括员工健康福利、慈善捐赠等很多元素。G则侧重自身的企业管理。

 

        “ESG让企业多了一个融资渠道,有利于做节能减排企业脱颖而出。从资本市场角度考虑,有可能短期之内不见得获得多么大的回报。但就长远来看,ESG肯定会提升企业的价值。”

 

        一方面考虑经营,另一方面要降碳。黄俊鹏指出, “碳达峰”会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让企业要么投资一些新兴的低碳产业,要么降低碳排放强度。

 

房企转变ESG经营模式 需加大专业人才培养

 

友绿智库《2021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


        从宏观层面落点到房地产,行业杠杆出清,很多房企的流动性危机皆从美元债暴雷开始,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融资信任度亦受到影响,房企“活下去”成为根本前提。今年业绩会上,众多房企开始关注ESG板块。

 

        黄俊鹏认为,此时强调ESG很有必要,某些房企遇到流动性或者遇到政策管控,导致无法顺利稳定下来。

 

        为此,黄俊鹏建议,对于房地产而言,如果能够把排放量降下来,建设低排放、高效、健康、舒适的居住产品,这是革命性的变化,时代给予的挑战。

 

        “原来的房地产公司都是重资产,确实占用了资金,未来中国不一定有那么多房子需要建设。例如,万科、华润等房企在提倡城市运营,碧桂园也在尝试装配式建造、机器人建造,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一个过程。”

 

        国家层面对于“双碳”的倡导,意味着整个大方向已经开始转型。对于未来的房地产发展,黄俊鹏指出,行业不会消失,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地产一直会是支柱产业。只是,行业里的玩家会发生变化,这一轮房地产“三道红线”,其实是行业正常筛选的过程,让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为了形成房企ESG评价指标体系,黄俊鹏带领团队提出了“六力模型”,即产品力、运营力、创新力、产业力、管理力、公信力,以此为房企在ESG领域的拓展提供助力。
 

 

        他认为,房企要盈利,产品是核心。其次,有了产品还要有所谓的产业,因为房企多元化经营、产业化是基于房地产原有业务的延伸。

 

        例如,万科将房地产开发延伸到城市运营、物业、共享办公、智慧科技等,这都是围绕主业的创新,相当于可以孵化出新的行业,为行业赋能,这是房企未来进化的方向——产业力。

 

        此外,衡量企业发展基本面是否健康可持续的管理力、创新力、运营力、公信力都构成了多维体现企业发展的横切面。

 

对于房企在ESG领域的拓展,黄俊鹏指出:

 

        第一、加强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多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制定游戏规则,进行合理信息披露。房地产企业的碳中和实践有助于提高其ESG评级。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做ESG的人,既要懂环境,还要懂业务。未来,房企应该进行所谓的能力建设,先从试点、示范做起,做一些碳中和社区或绿色建筑,把双碳融入自己产品开发,让“负担”变成产品竞争力。

 

        此外,面对房地产“黑铁时代”的到来,他对房企的建议是:改变模式,回归常道,回归“平凡人”。

 

        第一,慢下来。未来中国除了发展较大的民营企业,可能都是央企的天下,选择合理的定位,在供应链里找到自己比较舒服的位置,放慢发展速度。

 

        第二,转运营。商业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可以反向给开发业务做一些补充和输血。运营方向很广,可以做城市及商业运营,借助房地产经验,将服务进行输出。

 

        第三,做技术输出,轻资产。只有在某个领域里做得相当优秀,且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才有本钱转型轻资产。像以前单纯拿地做开发企业或会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