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EED,听听一线实践者怎么说

来源: 《设计与研究》      时间: 2015.03.26  打印本页  分享:
究竟什么是LEED?建筑设计者需要如何理解和运用LEED?拿到LEED或是绿色三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吗?本刊采访了几位在绿色设计一线工作
究竟什么是LEED?建筑设计者需要如何理解和运用LEED?拿到LEED或是绿色三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吗?本刊采访了几位在绿色设计一线工作的嘉宾,从LEED说起,畅谈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中最真实的状况

环保和生态是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建筑领域,提到绿色,就必然会提到以LEED、DGNB和国标为代表的一系列绿色认证体系。得到LEED金级、白金级,早已成为许多项目开发商的前期要求或是建成后引以自豪的亮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LEED?建筑设计者需要如何理解和运用LEED?拿到LEED或是绿色三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吗?抛开艰深的理论和数据,本刊采访了几位在绿色设计一线工作的嘉宾,从LEED说起,畅谈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中最真实的状况。

      对话人 
 
      赵昕  中国建筑设计院绿色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
      陆应豪、董鹏 LEED标准培训师、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绿色建筑服务经理

DR:你认为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能让LEED的理念与设计得到充分的结合?

赵昕:现在我们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实际上是不适合绿色设计的。为什么会有专门的绿色设计咨询机构,来参与设计?应该什么时机参与设计,参与的深度是多少?其中是存在博弈的。我们说方案应该由建筑师、工程师和绿色设计专家共同制定,但究竟应该以谁为主?在操作上有问题。

大家提出各种理念,都是为了改造设计。就是因为设计一时改造不了,才会出那么多咨询顾问。当然有些东西确实是设计做不了的——比如运营阶段的调试。但在设计阶段,除了特别专项的设计,一般与方案相关的设计,都应该由设计院负责,因为设计院是对设计负责的主体。

为什么要请这么多顾问公司?第一,监督设计方把工作做好;第二,国内设计机构的能力还不够,方法不对。比如关于模拟,做了我们院BIM楼的设计后,我们和建筑师总结,什么样的设计流程才是真正符合能把建筑做好的流程?现在的,还是需要改造的?大家说首先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但应该怎么做大家还想不出来,就应该是一个绿色设计的流程。



中国建筑设计院创新示范办公楼

我们这个部门做绿色设计,关注的不是我们做了多少绿色建筑,做了多少咨询,评了多少LEED和绿色三星,而是要总结出一条适合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路。设计手段的变化,使设计方法、步骤面临新的进步的要求,现在我们总是面临后面的事情前置的情况,比如方案阶段需要做一次绿色模拟,初设阶段还要做一次,施工过程中、交工后都要做模拟。这些步骤在以前的设计中都是没有的,以前在方案阶段就会想这楼摆哪儿,什么样;后来想深点,会想到绿化的问题,道路的问题,交通的问题;现在会想到人流的问题;今后是否要想到能源的问题,想到太阳、空气和水?

现在的情况,两方面都有些脱节,建筑师和规划师没有想到让设备工程师在前期介入,设备工程师也不知道怎么介入。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设计时是按照建筑需要运营50~100年来考虑,还是只考虑建成的那一刻?二者的差距很大,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出发点。

所有的绿色设计,都是想要告诉你,开业典礼的那一天不重要,此后50年建筑的运转才是重要的。比如自己家装修,一定会想到未来水、电的消耗,不能光要好看。但我们现在的建筑师、规划师想到的还只是开业那天的“好看”——甲方一看,真好,设计院的责任就完了。至于运行费用高,不好用,好像和设计关系不大似的。

陆应豪:用模拟来指导设计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也还没有形成一条非常明确的道路。比如SOM,收的设计费看来很高,但投入确实也很多,在方案阶段对于机电专业就会引入较多的机电设计工作,做模拟,初步的能耗计算,在扩初阶段就需要让建筑师和机电工程师一起推动方案进展。他们使用的两个武器,一个是LCC,一个是模拟,一个是集中设计(Integrated Design)。

国贸三期 SOM设计 获LEED白金认证

国内现在有很多人在质疑LEED——它到底节不节能?它的评分是否合理?这些问题肯定要一分为二来看。不仅LEED,各个国家的标准都融入了类似的绿色环保理念,包含了非常广义范围里的节能理念。绿色建筑的特别之处,在于会从广义、宏观的角度出发,不仅限于建筑本身,也从更大的环境、社区、甚至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有一个三角形——人、经济和环境,分别对应着舒适度、经济性和节能性,即这三个方面的平衡。现在的一些高、新、奇的技术,运用起来是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实际上从LEED的标准看来,它更鼓励采用成熟而适应性较好的技术。一个正常的建筑,只要能把事情做细,就能达到银级甚至金级的标准,当然白金级需要采取特例的做法。可持续性,需要三个方面的平衡来达成。在这点上,LEED、国家标准和德国的DGNB标准都是一致的,当然DGNB做得更好一些——如果在经济上投入过大,反而会降低它的得分。我们现在也建议业主尽量挑选回报周期高的,LCC评级好的成熟技术,而不是追求高新奇的技术。

LEED和国家标准蕴含的一些理念是一致的,如分项计量、调试、落地(设计标识、运营标识)。

DR 目前国内的建筑对LEED的兴趣好像比对绿色标准要大得多?

赵昕:因为LEED的商业策划比较成功。绿色标准是国家主导的,没有商业策划,而LEED本身是一个民间组织,需要有商业策划的合理性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根据统计,目前我国采用LEED标准的建筑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城市,与不做LEED的建筑相比,其租金收益可以有明显提高。

陆应豪:首先从经济利益来说,做了LEED认证,这栋楼的租金和出租率就会有相应提升。而对于租户来说,也要从身体健康和节能需求出发买一个“安全”——现在内装也在越来越多地做LEED认证,核心点是室内空气的质量。同时现在很多入驻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把这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综合出租方和租赁方综合的考虑,所有的涉外写字楼都会做LEED认证,而做绿色标准认证的则主要是为了获得国家补贴。

赵昕:自从2012年开始有绿色标准的认证,到2013年申请绿色标准认证的建筑数量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总体来讲,绿色二星的节能标准还比较容易实现,而如果要实现三星标准,目前国家提供的80元/m2的补贴与投入的资金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这其中有两个问题。第一,绿色标准分为一、二、三星,是不是说国家就鼓励大家都做绿色三星建筑?其实国家鼓励的是绿色建筑,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尽量向绿色的方向努力。有些情况下,可能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筑的设计本身就考虑了绿色的概念,这使得建筑容易达到三星标准。但如果为了达到三星,不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些技术就盲目采用。
目前在中国,获得绿色认证,更多的还是为了“得分”,而不是为了实现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建筑,说起来很“绿”,但如果这种“绿”超越了目前的需求,花费了大量成本,实际上是极大的浪费。

DR:使用大量新技术和新材料,能够让一栋建筑本身实现“低碳”、“绿色”,但采用这些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能耗和材料是否也应考虑在内?

赵昕:有些东西需要综合地考虑。比如像光伏发电,生产光伏电池需要高温,需要开采硅,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光伏电池废弃后,如果回收不得当,也会对环境造成致命污染。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就应该考虑到它在拆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建设方和社会机制在这方面有没有对应的方法。如果这能够成为社会的普遍想法,很多有毒有害的东西就有机会变成有利的东西。否则,即便是钢材,如果随地废弃,其锈蚀也会造成土地污染。

很多绿色技术,我称之为“一段绿”——前边也不“绿”,后边也不“绿”,就“绿”中间一段。我们提倡集成设计,就要避免这种情况。建筑需要使用几十年上百年,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灵活性、适应性,考虑到将来改造的问题。

技术发展,要与经济环境相适应,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欧洲人、美国人在怎么干,但他们的发展水平比我们领先好几十年,可以用前沿技术武装自己的楼。如果我们现在有足够的钱,进口北欧、德国3000元/m2的窗户武装全中国的窗户,那需要花多少钱?还不如把这些钱投入教育、医疗等社会更需要的方面。如果光从我们行业的角度考虑,使用先进技术确实能让行业得到提升,但却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

开车,一般人开个帕萨特就行了,我不,我偏要来个金龙大轿——理由是平均到每个座位的油耗更低,问题要是车里只坐两个人会怎么样?绿色建筑也是这样,如果上了太多的技术,超越了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是没有必要的。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关注了,但控制不住。很多东西超出了建筑行业的控制范围。做绿色建筑,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己的承受能力,二是要考虑行业的承受能力。

Sustainable这个词,大家普遍翻译为“可持续的”,但它所表达的,应该更接近于它的原意——“可承受的”。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就是这样,建筑的建造、运营和对环境的影响,都需要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必须要考虑当前的状况。中国目前还不富裕,如果都上绿色三星建筑,可能吗?我认为,把地源热泵的钱省省,把建筑内机电设备的投资提高一个档次,让它的运营寿命能够增加10年,那就是对社会财富的巨大节约。

现在我们有了钱,优先贴脸,立面石材能用掉几千万,如果能在这方面省一省,把钱花在提高保温和窗户的性能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贡献。包括太阳能,现在很多城市都一刀切,要求住宅,要求酒店,必须利用太阳能。但我认为有些地方是不适合上太阳能项目的,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又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政府的指令直接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咱们国家从几年前就颁布了限塑令,但其实塑料是个好东西,在很多方面能够代替钢材和木材,减少森林砍伐,铁矿开采的破坏,炼钢的高能耗。可能在相同使用数量上,生产塑料比生产钢材造成的污染还要小。同时,如果塑料袋能得到有效回收和充分利用,也是个宝贝,能做人造革、鞋底,最差也可以裂解做燃料,但就是因为回收做不好,很难降解,成为严重污染源,而在很多方面不得不放弃使用。

陆应豪:谈到光伏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协助业主,目通过模拟的手段,对光伏电池的不同条件——所处城市、朝向、摆放角度等因素进行测算。根据目前测算的结果,光伏板的使用满足率都不太理想,即使有大幅度的补贴,其成本在20~30年内都很难回收。回报周期对于可持续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不谈经济的节能不是节能,讨论节能性的基础就是经济性。

目前,我感觉在绿色建筑上,收益回报最高的,第一是要把设计落地,即注重调试过程;第二是在调试中分项计量的设备。

赵昕:绿色建筑讲究的是节约,第一个要节约的,就是钱。可持续的定义,就是深切感受到经济性的重要而提出的。

DR:世博会德国汉堡馆提出采用了大量的节能技术,但建筑的能耗仍然比上海普通住宅的年均能耗要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采用这么多节能技术呢?它们的作用在哪里?

赵昕:上海的住宅不采暖,本身就省了很多能源。我推崇LEED,因为它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强调人的舒适度;又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保证节能和舒适度。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住人,必须以人为本。LEED强调的是能源利用的高效率,而不是片面强调少用能。舒适度的提高会导致能耗增加,但通过一些技术,让这些能耗的利用效率更高。而我们中国当前的节能标准本来比LEED要低(冬季采暖标准18℃,LEED标准20℃;夏季供冷标准26℃,LEED标准24℃),但由于节能技术缺乏评估,很难实现技术的监管。当前绿色建筑的运营标识监管不到位,大部分申请绿色建筑的都只有设计标识,因为只有在设计方面才能得到有力的监管。如果申请绿色建筑标识的都能够实现三星运营标识,那才说明花的钱起到作用,有所回报。否则尽管设定了绿色三星标准,但没有在运营中真正使用,那除了作为拿来炫耀的谈资,还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上海世博会汉堡馆 极低能耗被动房

陆应豪:关于舒适度和能耗的问题,所有的美国建筑,都是在保持舒适度恒定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第一需要确保新风输入,然后是热舒适度,之后再谈相应的节能。先有舒适度,再有节能。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国内项目的LEED认证,他们的数据比美国同气候区、同类型的90%的建筑都节能,为什么?——因为它的新风设备和空调都不开,就是为了节能而节能。这在国内项目中也是常见的现象。业内很多专家都说美国建筑不节能——美国建筑确实不节能,但舒适度好。而我们中国的普通住宅不设新风,不开空调,没有暖气,那显然更节能。

DR:建筑师对于LEED的理解有个常见的误区——LEED认证的建筑的能耗,可能比中国的传统民居的能耗还要高,那到底是LEED建筑更“绿色”,还是传统民居更“绿色”?

陆应豪:这确实不好说。中国的国情与西方有很大差异,比如中国废弃物的回收率,毫无疑问是最高的,民居的用能率也是很低的——当然还比不过印度的民居。而美国建筑的能耗是建立在那样的舒适度水准上的。美国的医院连走廊都是空调区,带新风的空调24小时都开着,能耗确实是天量,这种差异建立在不同发展周期对舒适度的不同需求上。目前看来,中国建筑的能耗总体上是很低的,但我们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赵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对舒适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的建筑能耗也因此在大幅度地提高。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一直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经济水平和国外差距很大,但通过引进和交流,我们已经开始享受和他们同等水平的技术、产品,但我们的经济能力其实不足以消费这些产品。如果要求产业赶超世界水平,必然造成过度消费。这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有这个必要。

南方城市不同室温条件下的模拟采暖能耗

DR:北京的侨福芳草地,获得LEED白金级认证,采用了大量的节能技术,但在建筑师看来这不是一个节能的设计。

赵昕:这个项目是Arup做的机电顾问。验证了陆老师刚才说的事情。室内空间等于有两层的玻璃幕墙,在建筑之外罩了巨大的玻璃盖子。冬天在18℃,夏天基本不用空调。上面的膜在消防时会破。是花了很多钱,但把那些原来在室外的区域做成了室内,现在主要用作餐饮和展场,极大改善了空间的舒适度和利用价值。当然,要是按照传统的观念应该把罩子揭掉,但那样刮风下雨就都用不了了。
这类建筑体现了一个理念。 “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没有经济实力”的问题。我们不能对私人开发商投资的经济性进行评判。但所有的LEED白金和绿色三星建筑,本质上都是一种特异建筑,它们告诉你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可绝不应该是社会主流。绿色建筑最大的职责还是应该在于提高普遍的建筑水准。

北京侨福芳草地 IDA设计 获LEED白金认证

DR:在实际项目中,是否LEED咨询在设计前期和项目建筑师、工程师合作得越好,绿色设计的应用就越容易?

陆应豪:对,在这方面,我们有一张表,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你介入的时间越早,你对进度的修改和时间成本的影响越小。如果能在方案阶段介入是最理想的。当然也有一些项目到了施工阶段才想到要做LEED认证,那可能就受到很大限制,可能做不了或是获得的级别很低,要想提升级别就会拖延工期甚至推翻设计。我们也遇到过一个项目,因为建筑的LEED评分不高,业主甚至把已经盖了一部分的建筑炸掉重新做。包括调试,也是介入得越早越好。调试的角度会和设计的角度有所不同,使用者针对运营角度提出的建议,对于设计也是很有用的。

DR:从LEED咨询的角度出发,你们认为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与绿色建筑的需求还存在哪些差异?

陆应豪:说实话,现在建筑设计者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我们和几个设计院配合过,也在四川、广州等地区,从四五年前开始到现在,已经迈开了很大一步。最重要的是理念,实际做法不是关键,只要大家开始接受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一个向上的发展。

赵昕:建筑设计从业者都应该具有LEED GA的水平,我认为“绿色建筑”这个词最终会逐渐消亡。当所有建筑都“绿”了的时候,就不需要这个词了。当然科技永远有前瞻性的技术需要研究。所有的设计师在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都建立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工作当中用绿色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就会形成潮流。设计院的带动能力还是很强的,它毕竟是设计开始产生的地方。设计出来的东西,最美好的那一刻就停留在这儿了,从此以后就是质量下降。所以才需要深度的调试、再调试,要验收。

董鹏:一般来说,设计师的理念都是超前的,必须要超过现有建筑行业的普遍水平5~10年,才能预测到几年后运行时的需求。所以作为设计师,在设计时这些好的概念都是像火花一样迸发出来。但我认为设计院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应该向后延伸、拉长,到运营、调试阶段。

赵昕:对于我们这样大的设计院来说,必须有很好的延续性,理想的状态,应该从每个作品的诞生到死亡,有全程的跟踪服务。

陆应豪:调试是应该要做的,但是现在在中国开展得不够好,总认为它是额外的投入。针对国家绿色标准执行中,申请运营标识太少的情况,政府部门也在指定相应的措施,增加运营标识能够获得的补贴。

董鹏:我们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甲方对绿色标识很感兴趣,希望能获得补贴,等了解需要做什么工作后,就觉得投入的物力和精力太大,还不如放弃了。绿色建筑强调的,其实是一种往前看、往远看的,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管是LEED认证、国家绿标和DGNB等等体系,都是在讲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方式。现阶段我们称之为“绿色建筑”,但未来我们要做的不光是体系认证——体系认证仅仅证明建筑做到了一定的标准——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后面的运行,甚至拆除上。设计院不仅应该做出建造时的图纸,也应该为业主提供运营的指导思想。

咱们讲“绿色设计”,其实“绿色”并不是要改变设计原有的东西,“绿色建筑”发展到一定程度,各专业的设计者相互之间都有很好的协调性,本身也是一种可持续性的体现。有的设计,采用非标准的系统,可能就没有考虑到15~20年后设备老化更换的需要;有的建筑设计没有给设备更换留下足够的位置,设备只能被拆成零件才能运进去,这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北京华电产业园 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 获国家绿色三星建筑认证

DR:董鹏:各专业的职责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应该有一个类似于项目经理的负责人,对绿色设计的各方面进行协调。

赵昕:随着社会的进步,必然是专业分得越来越细,结构工程师可能细化为土建工程师、钢结构工程师,水专业也可能分为给排水工程师和消防工程师。绿色建筑的集成设计,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协调管理,我们的设计组织方式有可能因此发生变化。只有各个专业都理解了相同的基本原则,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配合。这样也许会需要一个了解各专业的设计师专门进行协调、取舍,可能设计师画完图就够了,他则需要考虑到前期、施工、运维等建筑的全建造周期。

设计业的管理,没有任何参考书。所有工商企业的管理理念,拿到设计业基本都用不上。因为我们的产品太“软”了,管的就是人。设计业的项目经理怎么干,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必须我们自己开拓道路。

DR:BIM和绿色设计目前有什么比较好的结合的实例?

陆应豪:BIM目前本身发展很好,但现在与LEED的接口,主要是指导入计算和软件还不够完善。目前在实际运营中有很多问题,处于磨合期,但随着相应配套的升级,会在3~5年后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比如空调移机的问题,机电设计在方案阶段的导入,主要是对结构的影响。

赵昕:我们现在确实在一个怪圈里,设计费越来越低,时间越来越紧,要求还越来越高,设计师普遍感到没有喘息的机会。如果保持经济的增长,我认为中国建筑业真正的发展在20~30年以后。

相关链接

关于LEED

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一个国际性绿色建筑认证系统。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简称USGBC),成立于1993年,是世界上较早推动绿色建筑运动的组织之一。其宗旨是整合建筑业各机构,引导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推广并教育建筑业主,建筑师,建造师的绿色实践。

USGBC的三个底线:人、环境、经济。这三者不仅仅是事物发展的三个方面,也是USGBC综合考虑问题的三个底线。

1998年USGBC建立并发布了LEED V1.0认证标准,开始了绿色建筑认证工作。2014年,LEED已经发展到V4版本。

LEED主要为建筑及社区提供第三方的认证。建筑或社区若在节能、节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室内生活品质及节材方面有突出的性能,则有机会获得LEED认证。

LEED认证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建筑类型——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其V4版认证体系包含:

面向新建筑的评估体系——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 简称LEED-NC 
      提倡业主与租户共同发展——LEED for Core & Shell 简称LEED-CS
      针对商业内部装修——LEED for Commercial Interior 简称LEED-CI
      强调建筑运营管理评估——LEED for Existing Building 简称LEED-EB
      住宅评估——LEED for Home 简称LEED-H
      社区规划与发展评估——LEED for NeighborhoodDevelopment简称LEED-ND
      数据中心评估体系——LEED for Data Centers
      医院评估体系——LEED for Hospitality
      零售店评估体系——LEED for Retail
      学校评估体系——LEED for Schools
      物流仓促评估体系——LEED for Warehouses andDistribution Centers


本文刊登于DR《设计与研究》036期,如需转载请征得该刊同意。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