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下再推农村煤改气缘由何在? 跳出行业视角再看农村

来源: 南方能源观察  时间: 2018.08.22  打印本页  分享:
去年业内对于农村“煤改气”的普遍感受是,农村人口聚集性不强,平房无法更好实现商品房的导热保温,水文地理和社区管理条件不适宜,从而导致供气商缺乏经济性、农村居民经济负担重。
去年业内对于农村“煤改气”的普遍感受是,农村人口聚集性不强,平房无法更好实现商品房的导热保温,水文地理和社区管理条件不适宜,从而导致供气商缺乏经济性、农村居民经济负担重。

总之,对于大规模在农村推广这项改造,有太多不能理解的因素。环保并不能构成说服许多人完全认可的理由。尤其是去年冬季气源紧张带来的“慌张”,以及农村改造乱象的频频出现,大家对于需求侧管理的不足更加担忧,尽管农村“煤改气”并非导致气源紧张和液态市场价格飙涨的关键原因。

于是,当今年政策对于农村“煤改气”的态度并未“有所改观”,而是延续去年的改造任务时,业内自然流露出了疑惑和不解。

看一下河北省2018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拟定安排180.2万户,其中电代煤31.9万户,气代煤145.1万户,新型取暖3.2万户。180多万户的任务与2017年是一致的。

根据边际递减效应的规律,对于基层员工来说,要完成与上一年同样的任务,难度只会加大。而且在今年年初时,业内普遍认为今年气源紧缺的程度,与去年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村“煤改气”继续加码,是否会为年底的市场“恐慌”再次提供靶心?

可是,业内熟知的常识性道理,政策制定者会不明了?为何还会继续强调农村煤改气的改造指标任务?直到贸易连环“战”的持续上演,让我开始跳出天然气行业,站在更宏观的远镜头来看待很多事情,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这与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这份文件发布在2018年1月2日,内文非常明确地提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入推进”,其中一个重点方面正是农村燃气设施的建设。

是的,农村煤改气是“乡村振兴”的组成部分,煤改气的短平快特点,确实能在短期内实现改观,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被政策制定者包容的。以政府之手,迅速完成一项指标,这在过去被反复验证是利弊共存,只不过是利大还是弊大的考量,“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

与此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投资拉动内需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近期宏观经济一些列政策新风向之下,以基建拉动投资的工具再次成为一股基调。当然,在去年年末对于贸易战已经有所担心时,决策层或许已经开始有所准备。所以可以看到在今年上半年,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对乡村振兴的路径发声。

根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将围绕农村的物流、水利工程、能源、公路、新一代网络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能源方面,将启动农村燃气基础设施建设。”

贸易战所影响的外需下滑,理论上需要通过内需来消化,即产能需要找到输出的途径,宏观经济的公式才能得以平衡。以投资拉动内需是目前有限的手段,但不同阶段都在使用的方法。

城市化或农村振兴,理论上是有内需增长潜力的。而包括燃气管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改造,正是一笔可观的内需增量。至于天然气系统本身能否健康运转,在大背景下可能得服从于宏观经济的需要。天然气消费量占比越高,地位越重要,其充当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就会越重要。

所以,很难继续用单一的行业视角,来理解农村“煤改气”,而需要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天然气产业链的许多动作了。如此看来,在环保之外,这倒是一个可以说服自己重新理解农村煤改气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