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李伟:“双替代”对城市尤其是工业领域是重中之重

来源: iGreen  作者: dxh  时间: 2019.03.06  打印本页  分享:
2019年3月5日15:00 - 16:00,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主题为政协委员谈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2019年3月5日15:00 - 16:00,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主题为政协委员谈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李伟委员与刘炳江委员关于清洁供暖话题的回答,如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刘炳江委员。刘委员您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已从去年开始实施,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攻坚之年,我看到您在前不久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既然是打赢蓝天保卫战,那就要“军中无戏言”“完不成任务必将被问责”。所以请问您,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展如何?另外,“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的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怎么样?谢谢。

刘炳江: 

谢谢您的提问。看来雾霾问题始终是个热点。当前进展怎么样,我先向大家报告一笔账。去年一年来,化解钢铁产能3000多万吨,全国8.1万千瓦的燃煤基本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水平,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发电基地,淘汰了1.3万台工业炉窑,全国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首次跌破60%,达到了59%,而且关掉了2.3万台的燃煤小锅炉。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中央财政试点已经达到35个,去年一年北方清洁取暖,煤炭被清洁能源替代,完成了480万户以上。“公转铁”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铁路货运量增长9.1%,这是几十年来增量最大的一次,老旧汽车淘汰了200多万辆等,还有很多数据。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国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10.4%,优良天数增长了2.6个百分点,北京达到了51个微克每立方米。监测的这些数据和人民群众的感受也是一致的,大家不停地晒蓝天。

这些措施的实施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从工作层面来说,我是非常有信心的,2020年约束性指标能够完成,信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2017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最难的就是北京PM2.5达到每立方米60微克能不能完成,很多专家学者甚至新闻媒体的朋友、国内外都说不可能完成,因为世界大气治理史上没有哪一个城市PM2.5一年能下降十几个微克,当时北京2016年是73微克,要降到60微克,一年下降十几微克没有先例。所以大家也非常紧张,标志性的成果能不能完成。

澎湃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李伟常委。散煤治理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项举措,但是这两年全国在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的过程中也一度出现了“气荒”问题,所以想请问您,要减少环境污染,在城市或者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稳步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谢谢。

李伟: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理解你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后半段,就是能源结构调整和城市区域的发展问题。大家都知道,去年年底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9.58%,这是按6个月以上的常住人口计算,而实际上按城市城镇所承载的流动人口计算,远远大于这个比例。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可以说主要集中在城市以及与城市密切相连的工业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感到如果把城市和区域的污染防治治理作为我们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并不为过,特别是涉及到能源结构问题。当然了,近些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城市污染治理力度,正在倒逼能源结构加快调整优化,加快提升能源效率,促进减排的提升。

有一个数据,十八大以来,在能源结构方面,煤炭占总的能源消费比重下降了超过8个百分点,而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了6个点。我们现在能源结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煤炭的比重太重,最高在2011年的时候达到了70%以上,现在下降到了59%左右,但这还是很高。所以把城市区域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考虑和部署,这非常重要。

从我的工作体会来讲,下一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也加大优化的措施。一是针对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重点在是工业领域加快实施“双替代”(天然气代煤、电代煤),这个非常关键。另外,区域性的怎么考虑稳步推进呢?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当然在逐步推行。为什么把这一点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第一条呢?

现在我们的煤炭消费总量,从实物量来讲,还在接近40亿吨,38.2亿吨,这样大量煤的消耗、消费,包括取暖,包括其他各种形式的用煤,造成了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下降的速度很慢,碳排放的峰值要到2030年,我们使用煤炭的峰值已经过了,但是污染的空气排放最主要的碳排放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达到峰值,其中煤炭在这里面占了很大比重。所以“双替代”对城市尤其是工业领域是重中之重。

二是在城市大力推进节能建筑、建筑节能。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现在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在这方面我们的潜力还非常大。另外,在城市取暖、散煤替代方面还有一个捷径,就是燃煤电厂各种形式的余热取暖和热能利用,这里面也有很大的潜力。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供暖、制冷。

我在工作当中接触了河北的两个县,他们开发得比较早,开发的效果也比较好。一个是雄安,早在它成为雄安新区之前,在2009年就有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引进,进行地热能的开发。去年年底它的地热能的供暖面积已经达到了870万平方米住宅,包括办公楼。什么概念呢?它替代了标煤22.6万吨,每年减少碳排放接近60万吨。

雄安新区的目标提出来以后,按照规划地热能的利用将会大幅度提升。还有就是河北省的大名县,大家知道宋朝著名的大名府,这是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定点扶贫项目。不到三年的时间,到去年年底,它的地热能的供暖面积已经达到了287万平方米,替代标煤6.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了17.4万吨,城区里面的取暖90%覆盖了,现在都用地热能,潜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