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能质押 绿色金融助力天津染“绿”经济

来源: iGreen  时间: 2021.12.30  打印本页  分享:
减碳,从未像现在这样,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在这波绿色浪潮下,碳配额作为特殊商品穿梭于企业和各机构之间,围绕碳资产的一系列创新融资成了企业的资金活水。天津的绿色金融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9月末,天津绿色贷

减碳,从未像现在这样,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在这波绿色浪潮下,碳配额作为特殊“商品”穿梭于企业和各机构之间,围绕碳资产的一系列创新融资成了企业的资金活水。

天津的绿色金融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9月末,天津绿色贷款余额4042亿元,同比增长26.9%。绿色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9%,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沽化工”)在过去的80多年间,这里发生了很多故事。产能开满时,每天有超6000吨的液碱、PVC(聚氯乙烯)、双氧水等化工产品从这里发往海内外。然而,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一切就将改变,老厂区将整体搬迁到位于南港的新厂区,那里会有更现代化的新设备,也有更节能降耗的技术应用。往大了说,他们投资了3500万元添置了一整套设备,对排放尾气进行回收,回收之后产生的蒸汽并入管网,产生的能量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往小了说,南港新厂区用上了太阳能路灯,车间照明也换上了LED灯,估算能节省60%的用电量。而旧的厂房关停后,将进行资产售卖处置。

但眼下,老厂区关停,新的厂区尚未全面运转,大沽化工整体的营收缩减,这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此时,以节能改造为原点的绿色行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资金活水,天津首笔以碳配额为增信手段的“双质押登记”贷款应运而生。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更多围绕碳资产、绿色收益权等押品创新的绿色金融业务落地生根。

首创“双质押”范本

不久前,大沽化工拿到了一笔特殊的贷款。该贷款通过碳配额质押获得,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往传统企业去银行融资,一般都需要厂房或高价值的设备抵押,并寻找关联企业担保,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现在,通过盘活碳资产,企业融资有了新路径。为推进节能减排,大沽化工早在2013年就成为天津市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2014年完成了首次碳交易履约,此后7年间,大沽化工的节能改造步伐加快,并在完成年度清缴份额后一点点积攒下约40万吨的可转让碳配额。

“我们老厂区满产情况下每年能生产56万吨烧碱、67万吨PVC、10万吨双氧水和13万吨环氧丙烷等产品,这些产品是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在电解铝和采矿企业,以及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塑钢门窗、塑料薄膜、建筑管材等。”大沽化工总会计师底偃鹏告诉新金融记者,这些年公司一直在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同时参与市场化减排,长期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进行碳履约,逐步攒下不少碳配额余量。

碳配额是一种国家生态环保部门核发的碳排放权,多在碳排放交易所流转。但此前以碳配额为资产质押的绿色信贷并不多。原因便在于,碳配额的留置权很难把控,风险系数较高。

要盘活这类资产,首当其冲的是锁定风险,从技术上和法理上把控其留置权,而这也是此单业务最具创新之处。“碳配额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但如何固化这种碳排放权以实现融资并不容易。”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洋告诉新金融记者,为促成首单业务,这次采取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排放权交易所系统“双质押登记”的模式。即通过在天排所进行质押登记,对碳排放权配额进行实质性冻结,从技术上锁定押品处置权;同时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碳排放权配额质押登记和公示,从法理上确保质押的法律效力。由此一举破解碳配额融资难题,也为全国提供了一个极具推广价值的范本。

通过碳资产质押模式,工行天津分行最终向大沽化工发放了1000万元的流动性资金贷款。这笔资金被用于降低大沽化工的金融负债及临港厂区的相关节能改造项目。“把碳配额纳入金融机构合格押品范畴,围绕重点应用场景,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丰富新金融实践的‘绿色’内涵,开拓了天津市绿色融资的新渠道。”天津市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称,首笔碳配额“双质押登记”贷款落地,进一步推动碳资产的资产价值市场认知,激发企业参与碳减排的意愿,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减排工具降成本

有了清晰的技术路径后,如何对处于波动状态的碳配额价值进行评估?

目前全国碳市场和各地方碳市场的交易价格并不相同。以12月8日收盘价为例,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收盘价41.46元/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当日的收盘价则为28.09元/吨。由于大沽化工碳交易的场所为天津碳市场,所以参照天津碳市场碳交易价格来确定估值。

据了解,此次大沽化工的40万吨碳排放权,参照的估值价格为25元/吨。熟悉此单融资业务的李洋介绍,“碳交易市场价格可能高的时候40多元/吨,低的时候20多元/吨,虽然价格上有波动,但是它有一个公允价值,一般按照它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十分敏感的成本上,绿色项目融资得到了央行的“关爱”。近期,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该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金融机构获得较低成本资金后,逐步传导至绿色项目的企业端,使后者的融资成本大幅降低。据了解,银行绿色贷款的利率通常会比常规企业融资利率低一些,部分综合成本不到4%。对比目前银行一年的基准贷款利率4.35%,银行投放给绿色项目的贷款利率明显低很多,由此进一步激发各行业的节能减排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低成本资金是有“门槛”的。为确保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内多种标准交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以减少碳排放为导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

具体而言,清洁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节能环保领域主要涉及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碳减排技术领域则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后续支持范围可根据行业发展或政策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操作上,银行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人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现在我们初步统计符合一期标准的大概有十几亿元。”李洋说。

两条“红线”控风险

在“双碳”背景下,新的融资模式正在兴起,与此同时,银行也会用谨慎的方法进行评估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比如在碳配额质押融资案例中,金融机构一般会进行谨慎性评估,如同存单、股票、应收账款等权益类资产,首先在估值层面往往会使用其三个月内的低点作为评估值,以更好地覆盖动态风险。同时,当质押物或者是抵押物价值受到明显贬损的时候,银行会要求企业增信,比如补充质押物或引入其他担保方式,以及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提前处置变卖相关资产。

新金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对企业一般会设置两条“红线”,一是警戒线,一是处置线。一般来说,当质押物达到“警戒线”,银行会提醒其补充其他担保方式。从技术角度看,当担保物不足的时候,补充其他担保物最好是原担保物的属性。但这一点也并非硬性规定。比如原质押品是碳排放权质押,补充担保也可以通过存单、地产等方式扩充。

而当质押品达到“处置线”时,银行会按照合同约定对质押物进行处置。可以看到,警戒线和处置线普遍高于实际质押的价值。“比如我需要1000万,但可能我的处置线是1100万,由此覆盖处置的时间成本。”银行业人士如是说。

具体来看,两条“红线”的“门槛”一般依据双方协商。在此次首单碳配额“双质押”贷款创新案例中,李洋说,“通常情况下我们设置的警戒线是评估值的140%,处置线是120%。这里面有一个时间成本,因为在沟通期间市场可能发生较大波动。比如我们实际抵押物1000万,可能在1400万的时候就会发出警示,需要提供补充担保,而到了1200万,可能就要处置了,如果不处置的话,有可能它的价格再往下降就低于1000万了,这样就达不到担保的要求。”

基于碳交易、碳资产等市场要素,金融机构与碳交易所的合作日趋紧密,诸如为客户提供购买碳配额、盘活碳资产、锁定交易成本、设计远期合约等金融服务更为多样化。银行对绿色项目的创新管理开拓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也释放出更多节能减排的积极信号。以大沽化工为例,高耗能的老厂区逐步退出历史,新的节能环保技术更迭加快。如今,在天津临港的新厂房里,一些新的节能减排设备已经就位。比如新厂区通过对循环水泵的节能改造,用电量比以前明显减少,相关设备耗电量降低14%。

这些节能改造项目给银行机构带来了更多绿色金融增量。以工行天津分行为例,截至今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354亿元;较年初增加100亿元,增幅达39%,这些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能源结构调整、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业绿色升级、生态碳汇提升、污染防治攻坚、绿色循环农业等各个领域,成为染“绿”经济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