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绿建先锋”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 中国房地产网  时间: 2018.01.16  打印本页  分享:
2017年,万达绿建工作又迎来一个“丰收年”。3月,万达集团赴美领取了国际权威机构国际数据集团(IDG)颁发的“2017年数字化转型创新全球50强”大奖,表彰“万达广场慧云3 0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转型创新上取得的突出成绩。
      2017年,万达绿建工作又迎来一个“丰收年”。3月,万达集团赴美领取了国际权威机构国际数据集团(IDG)颁发的“2017年数字化转型创新全球50强”大奖,表彰“万达广场慧云3.0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转型创新上取得的突出成绩。

10月,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在上海举办的“绿建中国大会”(Greenbuild China)给万达集团颁发“2017年绿色建筑先锋大奖”(Leadership Award)。万达集团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中国民营企业。

 

11月,“万达筑云项目管理平台”获得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颁发的2017年度“数字化转型综合领军者大奖”。

 

12月,在北京举办的“2017中国绿色建筑产业链主题峰会暨第19届CIHAF中国住交会”又给万达集团颁发“2017年度绿色运营竞争力十强企业”第一名、“2017年度绿色先锋企业”“2017年度十大绿色项目”三大奖项。万达商业地产高级副总裁赖建燕率队出席,并发表题为“现代科技管理助力绿色发展”的主题演讲。

 

多年来,万达在绿建领域可谓硕果累累。上面所列奖项,可以说只是万达集团多年来绿建奖项的“冰山一角”。据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万达集团累计获得各类绿建标识614项,连续第五年位列全国第一。其中绿建设计标识417项,绿建运行标识130项,绿色饭店标识67项。与同行业相比,万达运行标识数量遥遥领先,根据住建部最新数据,万达运行标识数量超过全国总数的30%。在商业项目运行管理上,万达集团自2011年执行首个《绿建节能工作规划纲要》以来,连续七年实现能耗逐年降低。2017年,万达商管公区能耗比2016年减少1100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8600吨。

为了探究万达绿建成绩背后的原因,近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万达绿建工作的领军人物万达商业地产高级副总裁赖建燕进行了专访。

 

中国房地产报:2017年10月十九大闭幕,中国进入新时代,在您看来政策层面对企业绿色发展有哪些导向意义?

 

赖建燕:国家“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都强调绿色生态,十九大更将绿色发展提升到更高的国策层。同时美国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所以,我觉得在推进社会绿色发展过程中,企业角色日益重要。事实上,多年来万达一直高度重视绿建节能工作,这一理念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着眼长远,企业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10多年来,国家、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增加,从提出概念到逐渐普及,目前国家绿色建筑进入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奋斗目标,万达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尝试将高科技、智能化技术与绿色建筑相结合,为国内绿色智能发展趟出一条新路。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更加紧密地与智能科技创新相结合,绿色、智能发展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中国房地产报:国外的绿色发展理念,对我们的绿建工作有何借鉴之处?

 

赖建燕:虽然我们的科技发展已经不亚于西方,但是在理念上还是需要向西方学习。首先,国家在绿色建筑标准层面,要有一个前瞻性的方向引领,一方面是注重现有标准的升级,跟上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比如说,可以将前期设计建造与后期运营结合制定成一个项目全过程的标准;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加入健康和智能科技技术等与时代契合的理念。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加强与行业领先企业的研讨,探索适合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标准、新政策以及政策性的激励措施。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不仅限于对建筑本身绿色标识的评价,还应与企业诚信制度体系等相结合,与企业的税收、贷款等相挂钩,从多个维度促进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总之,我们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应有新气象,新作为,能够跟上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逐渐从开发转向运营时代。如果评估运营为主的企业的发展水平,您觉得应有哪些关键指标?

 

赖建燕:你提出的这个关于运营评估的问题非常好,但是这个问题比较大,我把它分解缩小一下,结合万达的经验,从与物业运营管理相关的指标方面给出几个建议:第一,单位面积能耗值。按照单位能耗计算,商业、酒店、医院建筑是不同的,都有行业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每年是变动的,大家都可以参评。第二,人均物业管理面积。这个指标可以推动用科技手段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比如万达没有使用慧云系统之前,一个万达广场工程管理人员大概是70~80人,使用慧云之后,每个广场平均减少10~20人。第三,运营环境健康指标。包括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简单来说,就是运营的能耗指标、人工指标和环境健康指标,这三个维度我认为很重要。

 

中国房地产报:万达绿建工作取得重要成绩,处于行业领军地位。请问万达是靠什么取得这些成绩的呢?

 

赖建燕:万达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卓越成绩,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把绿建工作要求制定成强制执行的企业制度,并提升到五年绿建节能发展规划的战略层面。万达早在《万达建造标准2008版》中,就初步解决了绿建的技术标准问题。2011年,万达更将绿色建筑真正提升到企业管理制度的高度,并且在当年住建部主办的国际绿建大会上,向全社会公布了《万达绿建节能工作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是万达的强制性管理制度,明确要求所有商业广场项目都要进行绿建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认证,要求商业广场每年的运行能耗应逐年降低2%~3%,并根据权责进行严格考核。

 

2016年,在全面超额完成集团首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础上,万达又公布了第二个《绿建节能工作五年规划纲要》,突出强调科技智能化在绿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万达绿建“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度性提升,使绿建工作在万达不再是一个单一、单年度的管理要求,而是上升到以五年为周期、连续强制执行的战略目标。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万达绿建工作可以取得较大成绩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科技创新的强力推动。万达筑云和慧云系统的创新实践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万达的建设和运营,依靠的是“万达筑云”和“慧云”这两大系统。到2017年底,万达共运营237个大型商业广场,自持物业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米。而且今后的2至3年,每年开业运营的商业广场数量都将保持在50个左右,平均每年增加的运营面积约达500万平方米。如何保障如此规模的物业实现绿色发展与运营?万达认为,依靠传统的思维模式、管理模式是肯定不行的。万达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科技智能化,促进建设和管理效益的有力提升。

 

万达筑云系统从2015年5月开始研发,2016年年底完成科研成果,2017年共有13个项目上线运行,2018年将实现全面开业,实现交付实体万达广场的同时交付数字化万达广场。万达筑云系统被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誉为“全球不动产开发建设史上的一次革命”。

 

万达慧云系统从2012年开始研发,历经1.0、2.0和3.0版的升级换代。截至2017年底,237个万达广场中有232个完成慧云系统部署,其中56个广场部署慧云3.0系统,并计划于2020年实现全面升级。慧云系统的应用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升三降”,即客户体验大幅提升,项目投资、运营成本,人工成本大幅下降。举例来说,使用慧云系统后,平均每个广场减少运营管理人员11人,每年节省能耗费用48万元,减少建造成本60万元。

 

万达筑云、慧云系统是万达近30年开发建设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结晶,是万达品牌核心价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万达科技化和数字化管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说是中国民族企业现代科技管理的骄傲。万达多年前就对万达筑云、慧云系统进行大量投入和研发,充分体现了万达在绿色发展上的前瞻性,完全符合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国家“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发展大方向。它向社会表明,企业只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积极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完全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双丰收的。

记者手记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万达筑云”和“慧云”这两个万达智慧管理和智慧运营的系统是行业的革命性创新,没有现成标准可以借鉴。2017年万达完成了两大智慧管理系统的人员注册培训及考核体系,并全部实现信息化、手机终端移动化管理。目前“万达筑云”系统上线不到半年,在线注册人数已超过2万人,慧云系统注册人数已达到3000人,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科技化管理的人员信息化保障和行业评价体系,为万达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市场开拓和认证创造了必要前提条件。

 

万达筑云、慧云两项标准的建立及人力认证保障体系还受到英国标准协会(BSI)、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的高度关注,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都对万达智慧管理模式表示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近期,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十四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新闻发布会暨绿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要把握的“四大方向”之一就是“智能化”,即通过软、硬件的应用,降低建筑能耗损耗,这些软件即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用信息,少用能源,让建筑真正实现低碳化也不只是一句口号。未来,万达希望其“两朵云”——即“万达筑云”和慧云系统,不仅能应用于万达广场,更能通过市场推广,成为“智慧城市运营”的技术基础,为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