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对房地产业支持力度不足 需警惕“伪绿”“漂绿”行为

来源: iGreen  时间: 2022.09.11  打印本页  分享:
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具体到落地环节,建筑、交通、能源是国际公认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三大领域,其绿色化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作为碳排放

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

具体到落地环节,建筑、交通、能源是国际公认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三大领域,其绿色化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业每年的碳排放占到总碳排放的40%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8月28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区经理谢文泓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融资工具。相对于非绿债,绿色债券在成本、效率、财务结构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层面存在利好。然而,目前绿色债券对房地产业的绿色低碳支持力度仍显不足。同时,房地产产业链较长,部分环节缺少碳账户、碳数据,尚未达到绿色低碳建筑的标准和要求,需警惕“伪绿”“漂绿”行为。

行业缺乏标尺

自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已初步形成,但在绿色建筑领域,业内认为投入的金融支持还远远不够。

谢文泓在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低碳建筑论坛上介绍到,2019年全年,全球贴标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低碳建筑平均占比将近30%,而中国同年发行的绿色债券中投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占比不到10%,其中人民币债券占比仅约为6%。

而2021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募集的资金中投向符合CBI定义的低碳建筑类募集资金同比增幅达83%,2022年上半年中国也已成为全球绿色债券最大发行国,未来投向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资金也将同步增长。

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2年上半年,可持续建筑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规模约1010.4亿元,其中募集资金用于绿色建筑的绿色债券规模约为943.3亿元,占比超过90.7%。而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为0,其中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和物流绿色仓储更是没有披露环境效益。

绿色债券对于房地产业的绿色低碳支持力度为何依然不够?

谢文泓具体分析,在企业层面,比如目前部分建筑开发商很难向金融机构持续披露建筑的减碳、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水消耗等数据。这就达不到绿色低碳建筑的标准和要求,涉嫌“伪绿”“漂绿”。

绿债、绿色金融要求开发商必须持续披露监测数据,能够让第三方机构跟踪评估。例如,发绿债,建造绿色低碳建筑,开发商必须预估环境效益和建成后的实际环境效益,而且后续要一直公开披露和接受社会监督。做不到以上这些,就会影响市场的投资信心。

在行业层面,一方面存在标准不一致问题,发行人不够多元、且缺乏对绿色债券标准的理解,而合格的绿色债券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和绿色建筑开发没有区别开来,绿色建筑自身的融资成本偏高,而绿色效果难以保证,往往存在设计阶段和运维阶段脱钩。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谢文泓认为,应进一步促进绿色定义、披露框架,包括政策激励机制的协调和一致。在公共政策、融资模式方面,创造或者包装新的可被投的资产类型。当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已经有了关于绿色定义的共识,怎样根据底层共识去调整关税、资本流动、大宗商品贸易等,让其成本更低,以满足更多需求。

此外,他提到,如果目前实现“绿色”还比较困难,也可以考虑转型路径,比如通过KPI的设定,通过市场行业的标准去转型,多年后达到绿色标准,也能得到投资人的认可。目前,转型金融的发行机构主要是以电力和工业行业为主导,建筑行业非常少,但是未来建材行业会成为重要增长点。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如何支持可持续建筑的绿色债券高质量发展?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副总理史祎认为,建议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发行人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信息披露,提升信息的有用性和可比性。建议相关信息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数字化披露,提高绿色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便利投资人高效准确地对绿色进行定价。

他表示,在政策设计上,对符合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标准绿色债券,可以考虑设立绿色发行通道,对其优先审批或注册,提高绿债发行效率。主管部门也可以基于绿色债券的环境效益,加强对金融机构绿债发行投资的绩效考核,优先选择绿债纳入货币政策操作的抵押品池。

银行信贷是支持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融资渠道,而债券市场能够为银行提供批发的资金,鼓励绿色金融债的发行有助于服务多层次绿色融资主体。

“推动绿色债券产品服务创新,推动绿色政府债券发行。”史祎提到,通过主权信用的绿色投资标的,吸引更多的境内外绿色投资者,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绿色资产。

此外,在推动绿色债券跨境交易方面,对符合标准的绿色债券允许在国际交易所挂牌交易,在中央结算中心办理结算,实现安全与效率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