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前景
文/黄俊鹏
6年前,业内还在为什么是“绿色建筑”争论不休,如今仅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数量已达433个(含“绿标”星级认证和LEED认证);
6年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刚颁布,只面向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今面向工业建筑、办公建筑、医院建筑、超高层建筑、商业建筑和住区的绿色评价标准已经颁布或即将颁布;
6年前,以“绿色地产”为开发和营销战略的企业屈指可数,如今在媒体上见诸报道、有项目通过绿色认证的开发企业已经数十家;
6年前,仅有数家从事绿色建筑评估咨询的公司,产值不足百万,如今已有上百家以绿色认证为主营或副营业务的公司;
6年前,支持绿色地产发展的关联产业,如遮阳产业、外保温产业等都还处于起步期,如今外保温产业的总产值已达800亿。在我们的调研中,一位专家感慨到,5年前一位朋友投资200万元进入遮阳产业开始创业,如今该企业年营业额已超过7000万元。
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不仅大大降低了建筑中使用的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节水技术及产品的使用成本,也提升了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内涵。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增量成本的逐年降低、国家不断强化的经济激励政策、绿色标准及其运行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推动了商业地产市场的绿色转型。从产业链完备性和成熟度的角度看,“绿色地产”在中国才刚刚起航。
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浪潮,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能源、资源的紧缺,要求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老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必然,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但中国“绿色建筑”的高歌猛进,明显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让人想起50年前的那场以“赶英超美”为目标的“大跃进”运动。忽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薄弱的产业支持和人力资源建设,普通百姓的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理念还有待培育,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缺乏,以及对政策可持续性的担忧,让现实中的“绿色地产”并不如数字上呈现出来的那般诱人和让人兴奋。
目前,中国内地有LEED AP 710人,如果加上香港和台湾,大中华地区共有LEED AP约1377名;参加我国住建部科技司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的总人数累计有1400,通过考核的有700余人。作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草根力量,这个数量与我国巨大的建设量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
目前,大部分开发企业将贴绿色标签作为企业绿色转型的途径,而不是制定完整的绿色转型战略——认真研究住户的需求,研究绿色建筑的内涵,选择合理的技术体系,给产品做好定位,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这也是本报告的使命之一: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出更准确的产品定位和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钱往哪儿投,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这个问题对于投资动辄上百亿的开发商和数百万的普通百姓而言,同样有效:投资于绿色,收获健康的生活,和地球长久的可持续发展,还是继续我们的老路,待所有资源都耗尽时,再去糟蹋另一个地球。
绿色地产2012,依然只是个起点,但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与中国的绿色地产一路相随,忠实的记录其成长的快乐和烦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绿色地产”的大船已经挂上云帆,准备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