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道路交通可望在2025年碳达峰

来源: iGreen  时间: 2022.03.21  打印本页  分享:
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预计到2025年,汽车道路交通可以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将从2020年的7 84亿吨上升至8亿吨,增加160万吨。据统计,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达9 3亿吨,

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预计到2025年,汽车道路交通可以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将从2020年的7.84亿吨上升至8亿吨,增加160万吨。

据统计,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达9.3亿吨,占全国终端碳排放总量的15%,是仅次于工业、建筑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源。在整个交通领域中,道路交通碳排放占比达90%,其中公路客运占42%,90%来自乘用车;公路货运占45%,主要是货运卡车产生的碳排放;航空、船舶约占6%,铁路占比约1%。“化石燃料在交通移动终端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基数大和减排难。”王贺武指出。

长期以来,汽车、交通和能源构成了相互支撑、互为约束的碳链条。交通需求影响汽车保有量和该领域的能源消耗量,进而影响碳排放,汽车终端用能结构及能耗水平则反过来影响能源和交通领域碳排放。因此,能源绿色转型决定了汽车上游制造端和道路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必须全方位协同,才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基于电网低碳化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王贺武判断,预计到2025年,汽车道路交通可以实现碳达峰。相比之下,水运和航空领域电动化迟缓,碳排放仍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27年左右,交通领域碳排放将达到峰值,约为10亿吨。预计到2030年,汽车交通领域将产生7亿吨碳排放,比峰值降低10%以上;整个交通领域碳排放约达9亿吨,比峰值降低近10%。预计到2060年,汽车交通领域碳排放只有0.5亿吨,比峰值降低90%;整个交通领域碳排放将降到3亿吨以内,比峰值降低70%。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推进车辆新能源化、智能化与能源清洁化协同增效。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发布了《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提出了推动汽车、交通、能源领域协同减碳的路径。

报告认为,为应对未来交通需求与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需不断推动汽车全面电动化进程,实现城市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优化,并加快普及新型燃料技术替代。在汽车整车制造用能结构中,电能消耗占比达60%以上。同时,动力电池制造的烘烤、干燥、分容化成等环节耗电量巨大,因此电力清洁化程度对汽车制造端降碳至关重要。造车工厂可通过内部自建光伏发电、风电系统和从外部采购绿电等方式,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王贺武介绍:“如果在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如水电丰富的四川宜宾生产电池,碳排放足迹会弱一些。”

报告透露,车网互动(V2G)具有巨大的降碳潜力。基于2040年3亿辆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和1:1充电基础设施的预期,每辆车平均载电量大于65千瓦时,则车载储能容量将超过200亿千瓦时。也就是说,通过推动大量电动汽车应用V2G技术,可在较大范围调节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减少火电机组临时起动的次数,节能降碳边际效益明显。

报告提出,电动汽车可通过有序充电、车网互动、换电、退役电池储能等方式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影响产生的不连续性和不稳定问题。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日内车网互动及有序充电灵活性调节能力接近50亿千瓦时。

此外,报告还建议,需完善汽车、交通、能源协同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及行动方案;在碳排放核算标准、产业政策体系、推广绿色制造、区域和企业试点先行等方面推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支撑协同发展的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在能源侧要加强各类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规划,构建油、气、电、氢、光、储融合一体的综合能源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