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技术先行,杭州西站每年减少碳排放2300余吨

来源: iGreen  时间: 2022.06.30  打印本页  分享:
能发电的太阳帽、让自然光直达地铁层的云谷、照度自动调整的智能照明系统……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在站城融合的创新模式下,杭州西站积极推动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促进节能降碳、降本增效,仅屋顶的光伏发电项

能发电的“太阳帽”、让自然光直达地铁层的“云谷”、照度自动调整的智能照明系统……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在站城融合的创新模式下,杭州西站积极推动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促进节能降碳、降本增效,仅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预计一年就可节约标准煤83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余吨。

三星级绿色建筑

2021年5月,“新建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高铁连接线杭州西站站房及相关工程”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这标志着杭州西站枢纽在设计、建设中践行和应用绿色发展理念获得权威认可。

绿色建筑评估认证主要基于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应用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其中,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是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的最高级别。

杭州西站站房成为全市首座交通枢纽类三星级绿色建筑,开启杭州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新起点。在设计理念上,西站“站城融合”的理念,通过“站场拉开”“站场抬高”“多维交通”复合型开发,使多方主体能够共享城市立体空间的经济效益和开发价值。在细节上,西站设置云门、云谷空间,让自然光、自然风进入站房;空中的景观慢行道,减少了步行距离,又营造了多层次的观景休闲空间。

会发电的火车站

从空中俯瞰,杭州西站屋顶呈蓝渐变色、虚实相生,极具“云之城”的轻盈宁静。阳光下,它怎么闪闪发光呢?原来是光伏发电装置。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火车站若要绿色低碳,推进绿色交通发展,一个途径是购买绿电,另一个途径是建设绿色发电项目。

杭州西站充分利用站房建筑屋顶资源,铺设7540块400Wp(峰瓦,峰值功率单位)单晶硅光伏组件,铺设面积达1.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为3兆瓦。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运营模式,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231万度,可供车站广告、商业、空调等使用,有效降低车站用电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3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余吨。

阳光照进“地下铁”

交通枢纽体量巨大,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仅室内采光通风就是一笔不小的能耗支出。而合理的设计、使用“被动式”的自然采光,是大家公认的最为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的环保设计。

杭州西站利用湖杭场与杭临绩场两个铁路站场中间拉开的约28米空间,形成由地下层至高架层贯通的“云谷”。自然光通过站房拱形天窗照射进来,可一直达到地下地铁层。不仅更为绿色节能,而且增强了旅客的方向感,明亮的氛围更可以让开阔的空间变为人们喜欢且愿意驻留的步行区。

不仅如此,杭州西站天窗还加了一层遮光膜,让阳光不是直射,而是在站房“弥漫”开来。配合在屋面吊顶穿孔板上加上类似雪花叠加的纹理,整个候车层看起来如同飘浮在云上一般,轻盈通透。

绿色节能“黑科技”

此外,杭州西站还引入智能照明等多项“黑科技”。

“杭州西站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人流量、列车进出站、天气变化,调整开灯数量、调节灯光照度。”筑境设计的设计师介绍,当列车进站时,系统会增开站台灯,无车时,自动关闭部分灯光,使照度等级调整为最低保证照度。在地下车库,采用无感节能控制,人来灯亮,人走灯灭。


在“指挥后台”,聪明的“智能大脑”还接入车站FAS(火灾报警系统)、BAS(楼宇自动化)系统及车站智慧中脑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消防排烟及日常自然通风功能。通过室内外智能型风感、雨感、温度、湿度感应器及PM2.5探测器,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数据,并通过智慧系统实时分析控制、控制自然通风窗开启关闭及开启适宜的角度。

其实,杭州西站的绿色节能低碳元素远不止这些。杭州西站枢纽规划上保护真山、利用原河,顺应自然,在站房中轴线规划布局生态文化走廊,在站房候车厅和站台上都可望得见绿水青山。

西站还大力倡导绿色出行,轨道、公交优先,车车分流,人车分流,快速路直通送客高架平台。站区创造舒适的慢行系统,机动车道下穿,进而把地面还给行人。

杭州西站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它会成为一座怎样的“绿水青山园中站”,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