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排名,你的家乡排第几?

来源: 克而瑞咨询   时间: 2018.04.02  打印本页  分享:
2017年可以说是AI被持续炒热的一年,柯洁与AlphaGo的大战似乎还历历在目;2018年,智慧城市被写入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

你的家乡够「智能」吗?
​  
    2017年可以说是AI被持续炒热的一年,柯洁与AlphaGo的大战似乎还历历在目;2018年,智慧城市被写入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

       智能城市的构建涵盖了经济、基础设施、科技、环境、交通、生活、教育等方方面面,如此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复杂性,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与持续投入。这决定了智能城市的构建是一个长久过程。那么,当今国内一些城市的智能化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彼此又存在着何种差距?本期我们结合《中国超级智能城市指数》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国代表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与进程。

中国超级智能城市的选取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考量:

      选择的城市(包含一二三线)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以及部分中部地区, 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更有余力规划城市智能发展战略并执行。一线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面更具优势,然而由于城市规模较大、需要更多利益权衡,因而执行力略逊色于二线城市。由于政策阻碍少、经济体量小,二线城市更适合成为智慧城市试点,在智慧城市政策执行力度方面甚至优于一线城市。在智慧建设中走差异化路线。贵阳、盐城发展智慧基础设施;三亚在智慧旅游、环境方面发展突出。

中国智能城市样本分布

智能城市构建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水平

       在超级智能城市得分排名中,4个一线城市表现最好,在四大核心领域均占领鳌头;15个二线较发达城市角逐激烈,第3梯队发展尚有提升空间。

中国超级智能城市排名在四大核心领域领先的超级智能城市

       在经济发展方面,智能化发展受到城市经济发展利好影响,人均财富越多的城市,智能化发展越完善。然而仍有较多城市智能化落后于经济发展,追求经济增长往往容易忽视智能化城市建设。

超级智能城市指标得分与人均GDP的关系

       智能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均生产总值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人均财富相对较低的城市同样能建设优秀的智能城市智能。

       一方面,上海、广州、宁波等城市城市化进程快,人口规模大,人均财富值位于中等,而城市市民享受到智能化的城市服务。哈尔滨、重庆、贵阳等城市智能化发展优于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仍有城市智能化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并且这些城市在关注经济增速的同时,城市智慧建设往往容易被忽视,智能排名相对落后。

       总体来说,大部分城市智能化发展良好,但仍有进步的空间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智慧城市技术基础设施发展已相对较为成熟,得分高于平均,然而在创新与战略规划方面较为落后。

超级智能城市四大领域平均分数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能力水平均较为发达

       得益于政策红利,我国已积累了一定大数据管理经验,并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数据计算中心在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数据中心总数均突破 10 家。城市地区光纤到户已成为「标配」,基本建成光网城市,2016年四季度全国移动宽带(主要指3G和4G)用户达到9.84亿,普及状况明显提升。

六大领域发展差距缩小

       北上深各领域发展最为均衡,其他城市在城市六大核心领域的发展结构不尽相同。各城市总分差距梯度较小,说明「一线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多核心全面开花。

创新优势存在明显差异

       创新优势在一线城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明显,深圳北京成为全国创新高地。中西部城市创新不足的根源在于发展基础薄弱,受传统产业制约导致产业化程度低。二线城市吸引人才能力相对一线城市较弱,科研人才紧缺制约研发能力和科技园区产业规模扩大。

智能战略成多数城市短板

     「重技术而轻战略」成为多数城市发展的短板,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和政府投资金额是城市智慧建设战略领先的关键。目前全国城市战略总体上规划较为全面,但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各部门协调力度不足,影响城市规划绩效成果。多数城市已经建立了短期(1至3年)的战略但缺乏较长期的规划。

核心战略决定智能城市高度与速度

       中部城市异军突起,第三梯队城市战略规划不全面,缺少长期和完善的城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效的资金支持和智能的在线城市政府,而政府投资和战略远见是超级智能城市领先的关键。

覆盖全面性

       超过半数城市建立的智慧建设规划中全面覆盖六大领域,一些城市在核心领域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强调符合城市特色的战略,例如在智慧生活层面,南京提出城市智慧宜居规划,苏州建设旅游等「九大工程」。在第三梯队城市中交通、生活和经济是城市发展主要问题,而安防和环境两大领域尚未受到重视。得分较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战略中缺少明确的实施细则,尤其在教育和生活领域。

战略执行力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战略执行绩效最好,其中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十三五」以来发布智慧建设政策数目已超过「十二五」期间政策数目总和。城市得分较低原因是缺乏对计划完成情况的考察总结和针对目前发展情况所作出的战略更新,在「十三五」建设期内,约20%的城市尚未建立智慧建设执行 规划。

规划远瞻性

       多数城市的战略规划不具有远瞻性,战略规划较落后的城市在时间维度上往往不平衡,缺乏明晰的短期规划和具有可持续性的长期战略。仅有两个城市(大连、长春)建立了 10 年期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大连市「智慧大连」建设规划跨越了 3 年、5 年和10 年的时间维度。

投资金额

      18城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人民币。据城市公开数据,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超过817亿元人民币领先全国,并以核心驱动相关产业发展,至2020年将带动产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郑州市政府与河南移动投资65亿元建设数据中心。与发达城市相比,中部二线城市智慧投资规模有明显差距,5个城市未设立专项资金。

在线政府指数

       东部地区在线政府明显超过平均水平,位于信息化政府发展高级阶段,数字鸿沟大大缩小,部门资源共享、协同办公、网上审批普遍实现。第二梯队的 10 个城市位于在线政府发展中级阶段,信息技术产品普及程度已基本实现,网络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主要通道。落后城市还处于从传统向智慧的转型期,信息化变革尚未体现。

技术是构建智能城市的基石

       一线城市积极吸引企业参与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企业星罗棋布,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技术产业规模在未来还将持续扩大,在数据和应用层面提升并向内地蔓延。

技术维度排名

物联网

      物联网在工业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的一线城市发展规模较好,12 个城市物联网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均超过千亿。全国建立多个物联网产业基地。深圳、广州、天津、南京等地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园,吸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企业集聚,上海张江全国首家「物联网产业联盟」。

云计算

      各地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厦门、武汉、大连等城市率先开展数据产业布局,出台了明确物联网发展规划;成都、重庆作为中西部中心区域是中国M2M发展基地,而中小城市对于关键传感器、嵌入式等技术研究略显不足。

大数据

      我国大数据发展总体处于快速成长期,大数据行业就业市场活跃地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南京、贵阳、天津等地大数据就业市场较为活跃,但人才供给相对不足。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我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目前已发展华为等超过 400 家企业会员,交易额突破 7000 万元;盐城市建成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区,预计到 2020 年,实现产值 1000 亿元。

移动互联+宽带

       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络将迈入5G时代,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开展各项性能测试或布局。移动网络用户普及率在发达城市已经超过100%,东部与中小城市差距逐渐拉开,部分中小城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率仍不足50%。

渗透领域反映了智能城市发展结构

      领域的渗透清晰地反映出了部分二线城市发展超越一线,在城市安防、健康和智能环保领域的发展结构表现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

       北上广深引领物流、零售、商业细分领域发展,其后武汉、杭州、成都跻身细分领域前六。依托物联网和移动支付软件对传统产业的重塑,服务业领先的二线发达城市智能经济指数较高。

安防

      全国智慧安防指数均分较高,深圳、上海是全国最安全城市,城市安防监控系统在各区全面布局,并依靠物联网和政府数据中心进行联网。在互联网市场基础较为薄弱的城市, 尽管多地建立了交管业务查询,但由于城市安全监控摄像头覆盖不足,其作用并未显现。

生活

       广州作为全国最早上线微信城市服务的城市,已聚集了全国最多的活跃用户。华中城市智能生活服务开始崭露头角,反映出二线城市较强的发展活力。也需要政府和社区提供完善的支持。

交通

       智能交通应用在一线城市习惯已渐成,市民使用交通app满意度较高。一些城市局部很有亮点。例如宁波率先在国内建立绿波系统,提高交通路口汽车通过效率。

教育

       教育传统行业发展较早,是华北地区发展核心。学校教育方面,北上广深已实现学校多媒体设备全覆盖。二三线城市家庭教育满意度略显不足。

环境

       天津是建设集成系统的智慧环境监控技术实现城市的节能管理,2016年万元GDP能耗降低7.21%。英特尔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在北京建成,推动环保节能产业智能化发展。三线城市在智能环境方面重视程度不足。

创新是智能城市的源动力

       25城创新能力极差较大,长三角、珠三角形成区域辐射作用,科研研发成为多数中部城市发展短板,根源在于发展基础薄弱,阻碍创新产业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达城市拥有良好发展基础

     「深北上广」排序打破「北上广深」经济总量排序的传统格局,深圳在四市中经济总量最小,但其人均 GDP 和开放水平高,在创新领域的科研研发规模和创新产业化成绩优异,尤其具有领先的创新产业中心,基于创新视角评价的发展基础最好。华北地区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数量较多,人才指数相对靠前,但创新指数整体落后是由于消费力、市场规模和传统产业比重的制约。

高科技园区产业化发展

       北京中关村、上海松江高科技园区、深圳罗湖区智慧城市产业园引入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大量信息技术人才形成集群效应。产业化能力长三角地区较强,杭州、苏州等由于创新型企业众多、金融服务机构活跃,具备较强的产业化能力;武汉、广州等受到传统科研体制舒服,科研生产不协调现象未得到解决。中部城市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化不如东部地区。

创新主体科研研发需要撬动资源

      北京重在基础科研,深圳强于企业创新,上海发展基础好,但因缺乏 BAT 巨头和直接服务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落后于北深;广州以重化工业主导的传统产业结构明显,资本密集型产业投入资源过多,对科研形成挤出。第二梯队的城市创新发展薄弱,原因在于对比创新成绩领先城市,一方面他们缺乏科研资源和技术人才,难以撬动人力物力发展创新;另外创新产业发展缺乏积极性。

* 文中部分内容源自《德勤超级智能城市研究报告》,转载请申明版权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