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中国建筑能耗状况和发展趋势

来源: 城市生态与节能论坛  时间: 2017.01.21  打印本页  分享: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教授在第三届城市生态与节能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建筑能耗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行业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并指出建筑节能要从规模和强度两方面入手。报告纪要  《巴黎协议》的签订,对中国政府是严峻的挑战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教授在第三届城市生态与节能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建筑能耗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行业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并指出建筑节能要从规模和强度两方面入手。

报告纪要

  《巴黎协议》的签订,对中国政府是严峻的挑战:从现在103亿t碳排放降到35亿t。因此,能源供给和消费侧的革命势在必行。能源节约要实行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同时能源结构调整,实现供给和消费模式的彻底改变。

  现阶段,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到全国总量的20%,中国的建筑能耗和发达国家比处在相对较低的状况。中国建筑能耗可分为四大块:城镇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农村住宅和北方供暖,四部分的能耗大概各占四分之一。

  从2000年以来,北方城镇供暖从用能强度上大概降低了30%。但是因为建筑规模增长,总量在不断增长。城镇住宅和公共建筑强度十几年来还在继续增长,总量更增长了。农村住宅中,生物质能源强度持续下降,商品质能持续上涨,这是值得警惕的事情。

  建筑节能要从规模和强度两方面入手。规模要控制,强度要降下来。首先需要控制建筑规模,新建住宅和公建都应考虑人口需求。所以中央提出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大量盖房绝不是低碳化新型城镇化的路,要实现中国建筑节能低碳,要把建筑规模总量控制住。从强度控制角度上讲,坚持绿色生活模式和绿色的建筑是精髓和核心。应提倡节约的生活方式、自然通风,分散式的生活热水和空调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等。另外,北方可以充分利用电站余热和工业余热废热等低品味能源,发展集中供热。建筑物和蓄热装置解决峰的吸纳,更好地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起来。同时,提高用电设备的用电效率,对建筑节能工作也很重要。

  “生态文明”、能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是实现中国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的核心点。然后要做好从上到下的规划,以用能强度为目标来开展节能工作。2016年12月1日国家正式颁布生效《中国建筑能耗标准T51161标》,标准中不再从技术细节规定建筑及系统的做法,而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用能约束值和节能目标值。如果全社会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值,中国2050年的碳排放35亿t的目标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