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健康建筑和健康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建设报  时间: 2020.04.13  打印本页  分享: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困在家中的人们对能够保障健康的建筑、居住环境和社区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感受,尤其是那些因一户被感染整栋楼都被隔离的居民,相信更能理解健康建筑和健康社区的重要性。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困在家中的人们对能够保障健康的建筑、居住环境和社区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感受,尤其是那些因一户被感染整栋楼都被隔离的居民,相信更能理解健康建筑和健康社区的重要性。

这场疫情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建筑的排水和排风系统若存在设计缺陷或维护不好,会带来传播病毒的风险;门把手和电梯按键这种高频接触表面,会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社区管理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

某种程度上,健康建筑和健康社区的确可以降低人们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约瑟夫・艾伦博士前不久指出:健康建筑有助于抗击新冠病毒。按照《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定义,健康建筑指的是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公众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关于健康建筑,中外的标准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我国的标准强调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要素,国外如美国的健康建筑标准则强调空气、水、营养、光、运动、声环境、精神七大要素。

当前,我国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的健康建筑标准较为普及,行业认可程度较高。我国的健康建筑评价自2017年3月启动至今,已有38个项目获得了评价证书,总建筑面积约350万平方米。整个亚洲地区,有630个项目申报美国健康建筑认证,建筑面积1649万平方米,健康建筑专业人士已达3745人。

整体来看,无论国内国外,健康建筑在整个建筑中的占比依旧很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住宅竣工面积6.8亿平方米,而获得认证的健康建筑(住宅)数量和面积都屈指可数,占比尚不足5%。由此可见,健康建筑(住宅)理念还需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经过此轮疫情的洗礼,针对健康建筑,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类似绿色建筑的财政激励政策,这对大规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大有裨益。

相比有一定行业基础的健康建筑,健康社区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官方标准,只有与之类似强调住区绿色能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住区标准》(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等主编)。业内认为的健康社区通常是指提供更好的公共健康基础设施、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活动、制定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以形成良好的社区健康治理模式的社区。

对于我们生活的社区,如何通过提供更好的公共健康基础设施、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活动、制定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以形成良好的社区健康治理模式,是后疫情时代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等共同启动了“健康社区”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助力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该项目计划至2020年覆盖全国42个城市的85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预计培训约3万名社区医生,惠及2300万名患者。这对今后的健康社区建设是很好的启示。

上述标准和项目要么强调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要么强调医疗体系的完善,并未针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出方案。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来看,健康社区在疫情防控阶段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防疫工作中,社区是最基本的城市管理单元,高效的社区治理是阻击疫情的第一道屏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鼓励居民参与的核心单元,可以在防控疫情、及时分诊、监督核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健康社区可大大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提升环境卫生状况,这对疫情防控十分有利。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急需制定健康社区相关的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其中,美国健康社区标准特别强调社区应对公共卫生的威胁并从中恢复的能力,具体要求包括:第一,建立伙伴关系以支持备灾,例如红十字会和当地的应急响应单位;第二,培训和促进社区参与,例如在当地的学校和工作场所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第三,监测各种公共卫生、医疗、心理和行为卫生系统和资源;第四,在公共卫生、医疗、精神和行为卫生系统之间协调恢复工作。

除了健康建筑方兴未艾急需政策支持、健康社区缺乏标准亟待行业重视外,健康建筑和健康社区存在的巨大市场潜力也非常值得关注。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如今4年过去了,本次疫情告诉我们,要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还任重道远,需要各行各业更多的创新和行动。

健康建筑和健康社区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有效抓手,某机构在2017年的调研显示,与2012年相比,购房者对健康和舒适度的关注已超过“节约水电费”,30%以上的住户愿意为保障舒适的健康建筑支付额外的成本。此次疫情后,相信健康住宅、健康社区将会是一个规模巨大、潜力无限的行业,有望在未来被更多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