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民自测“碳账单” 一起助力“碳中和”

来源: iGreen  时间: 2022.03.21  打印本页  分享:
吃蛋0 01 千克,产生0 05千克二氧化碳;开私家车3公里,产生0 72千克二氧化碳;用塑料袋3个,产生0 03千克二氧化碳;用电2度产生1 05千克二氧化碳;买衣服3件产生18 3千克二氧化碳……3月12日,厦门市民黄女士打

吃蛋0.01 千克,产生0.05千克二氧化碳;开私家车3公里,产生0.72千克二氧化碳;用塑料袋3个,产生0.03千克二氧化碳;用电2度产生1.05千克二氧化碳;买衣服3件产生18.3千克二氧化碳……3月12日,厦门市民黄女士打开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点击进入“碳足迹”清单,测算生成了自己一天的“碳足迹”账本。

就像走路会留下脚印一样,生活中的每个行为都伴随着碳排放,留下“碳的脚印”,被称为“碳足迹”。 碳,是指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就越小。这一测,黄女士吃了一惊。“我只是计算了部分生活行为产生的碳排放,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超过了20千克,需要1棵树用4天来进行碳中和”。

国网福建电力在“网上国网”App推出了“居民碳足迹计算器”,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估算出每个人/户的月度碳排放量。“碳排放”计算器、“水足迹”计算器……近年来网络上开始流行各种低碳生活计算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时代背景下,“碳足迹”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碳足迹”清单有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将“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业务负责人介绍说,“碳足迹”清单推出后,吸引了不少市民测算低碳账。她说,个人生活的能耗主要来源包括衣、食、住、行、用、服务六个方面,市民个人统筹计算自身的碳排放,有助于从生活细节上逐步实施减碳行为。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开车产生的碳排放多,殊不知,买衣服产生的碳排放更惊人。

买10件衣服,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61千克!“了解到‘碳足迹’包括什么,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减少它”,在接触到“碳足迹”清单后,家住前埔的郭红生活中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这个季节已经买了不少春装,现在少买了很多”。

“算碳”只是第一步。除生活中积极减碳外,一些低碳达人还会选择植树进行碳中和,“擦掉”自己的“碳足迹”。连日来,植树活动在鹭岛轰轰烈烈地开展。

还有一些厦门市民开始尝鲜“碳中和机票”。在厦航App平台,市民可以购买带有“碳中和”标识的机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与兴业银行、厦门航空共同合作推出了“碳中和机票”,为全国首创。厦门航空有关人士介绍说,每售出一张“碳中和机票”,兴业银行将购入一定份额的“海洋碳汇”,以抵消飞行旅程中的部分碳排放。首批碳汇款将用于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5万人次购买该“碳中和机票”,这也成为全国个人航空绿色出行的经典案例。

助力碳中和,每个人都可以。日前,厦门外国语学校成为“个人助力碳中和示范点”。“很多学生接触到‘碳足迹’清单后,触动很大。穿的衣服、用的纸张,到底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学生们有了具体的理解。”厦门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周毅说,现在的学生,三五年后就是国家的建设者,碳足迹、碳中和这些概念在脑海中扎下根,将对他们未来的行为、选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