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预计2020年实现用电量减少30%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      时间: 2013.10.18  打印本页  分享:
香港绿色建筑执行董事陈正华表示,香港的绿色建筑环保评核体系虽然早在1995年就已推出,但建筑物的用电量仍占香港总用电量的九成。预计到2020年,实现香港用电量下降30%。

紧靠深圳的香港是世界人口、建筑密集最高的城市之一,能源消耗量大,温室气体排放理应很多,但是香港多次被评为宜居城市,这值得同样面临城市化发展,人口高度聚集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学习和借鉴。近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一行在香港启动,本次考察以香港人的“环保生活方式”为主题,首站便选择了香港绿色建筑议会所在,也是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

香港绿建推广万事俱备

香港绿色建筑执行董事陈正华表示,香港的绿色建筑环保评核体系虽然早在1995年就已推出,但建筑物的用电量仍占香港总用电量的九成。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环保理念的普及,预计到2020年,实现香港用电量下降30%。

陈正华介绍,绿色建筑议会为建筑物进行“绿色建筑环评”(BEAM Plus),现在有400多家新建筑单位加入到测评范围内。“项目向议会登记后,受训第三方专业人士就七个范畴约100项环保标准评分,包括“绿建特性”、物业管理、节能、建筑材料、室内环境质素及创新等。”

同时,陈正华表示,协会三年培训2230名“绿建专才”,大多数本身为具备相关知识的建筑界专业人士,这些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每年要有超过15个小时培训,来继续完善新的知识以达到环保标准提升的要求。

在陈正华看来,香港发展绿色建筑的经济能力、技术手段、专业人才等软硬件都已经具备,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迫在眉睫,“绿色建筑的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陈正华补充说。这或许也是绿色建筑推广欠缺的一道“东风”。

顺应自然 变废为宝

随后,考察团参观了“零碳天地”,讲解员介绍,这片耗资2.4亿港元打造的城市绿洲,涉及80多个环保项目,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办公楼,以及环绕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区,通过绿色设计和清洁能源技术,不仅成功消灭建筑自身的碳足迹,还有多余电力回馈城市电网。

走进“办公楼”,顿时感觉清凉舒适,而不是香港其他建筑室内必须穿外套的温度,天花板上缓缓转动的巨型电扇很是惹眼,可别小瞧这些慢慢旋转的电扇,他们是从澳大利亚引进过来的低速高量电扇,顾名思义,较低的速度运转却能带来较高的风量,同时也减少了能耗。

“零碳天地”充分利用了自然既有条件,减少建筑对能源的依赖。例如,办公大楼建筑的屋顶北高南低,水平仰角21度,让屋顶的太阳能板接受最多光照,同时增加室内采光。屋檐向低处延伸,形成深邃的遮阳,阻挡阳光直射,减少空调能耗。建筑墙面也都采用大块的低辐射玻璃窗来获得自然光,不仅透光性能良好,还能有效减少热传递。

整座建筑朝向东南方向,迎风而立,利用从海面吹来的自然风为室内通风。设在室内地板上的送风口与室外的捕风口相连。自然风从捕风口进入,经过地底后,再进入室内时已经降低了原来的温度。

众所周知,受海洋季风的影响,香港的日照并不稳定,太阳能的运用上要考虑到连续阴雨天气条件下的建筑用电。作为补充电源,生物柴油得到最大化应用。生物柴油,即我们所熟知的“地沟油”,采购成本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传统燃料少,通过生物柴油发电装置,“地沟油”就可以变废为宝。

据悉,“零碳天地”的生物柴油通过特制设备发电,发电的余热被用来制冷,制冷后的余热再用来除湿,形成发电、制冷、制热的三联供,从而充分利用能源,能源利用率达70%。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