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绿色建筑步入加速发展期 潜在产值至少50亿元

来源: 长江日报      时间: 2012.11.23  打印本页  分享:
按照合作协议,武汉市将成立“绿色城市建设研究基地”,研究推进绿色建筑实施方案。据了解,今年我市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为18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近九成。未来3年,建设总量将逐年递增30万平方米,到2020
     在第4届市建设科技委代表大会上,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市城建委签署合作协议,我市将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加速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节能、节电、节水、节材,在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外,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使其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从城建委获悉,按照合作协议,武汉市将成立“绿色城市建设研究基地”,研究推进绿色建筑实施方案。据了解,今年我市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为18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近九成。未来3年,建设总量将逐年递增30万平方米,到2020年,我市绿色建筑比例将超过建筑总量的30%。 

    城建委主任王立介绍,为保证方案顺利实施,从绿色建筑的立项、规划和设计开始,主管部门就进行全过程规范监管。3年后,我市将在一定范围内强制推广绿色建筑。 

    当天大会上,新一届委员会专家人数增加近两成,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1人。 

    副市长胡立山强调,在复杂、艰巨的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专家作为城市建设“智囊团”和“技术后盾”的作用。    

    旧建筑巧穿外衣屋顶种有试验田

    我市将一栋旧大楼改造成顶级绿色建筑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改造与示范项目、“三星级”绿色建筑——武汉建设大厦     

    本报讯(见习记者黄帅 通讯员武建) 昨日,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授予武汉建设大厦“三星绿色建筑”标牌,把一栋旧建筑成功改造成最高级别的绿色建筑,在整个中南地区还是第一次。 
    此前,该栋大楼多次易主,原设计是一个综合商场,建成后就被改为国防科教馆,后来又变成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总部。“在今年进行改造时,从大厅的结构改造、窗户更换,到屋顶、外墙,我们一共集成了32项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建设负责人表示,大厦的原有结构与绿色建筑技术实现了有机结合,将成为武汉市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展示与科普基地。  

    大厦原本封闭的中庭天窗被改造成为开敞式,以便自然通风和采光。在改造的设计阶段,建设方就使用多项模拟手段进行风速和噪音模拟,改善大厦生态。 

    在原有的外墙之外,又包装了一层隔热板,给大厦穿上了一层外衣,形成内外两层的隔热“表皮”,外层隔热板可遮挡太阳辐射,而中间空气层通风带走能量,外墙隔热效果大大改善。 

    市农科院还把该建筑屋顶变成了一块试验田,种植多品种植物,用来探索最适宜武汉市气候环境的屋顶绿化方案。绿色植物上屋顶,在夏季能够降低室内温度2℃-4℃,冬天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除了照明用电部分来自屋顶的太阳能,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大厦用水实现了内部循环,屋顶和建筑外的透水面积达到五成以上,雨水收集后用于绿化、冲厕所、冲洗道路,节水近四成。

    武汉绿色建筑潜在产值至少50亿元 

    本报讯(见习记者黄帅) “这次签订的绿色建筑合作协议里蕴藏着黄金,想到未来的前景,让人不兴奋都难。”武汉欧泰克节能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家瑾说。

    新建成的建设大厦所有中空玻璃,均由这家企业提供。百叶窗帘被封装在钢化中空玻璃内,通过磁力控制玻璃内的百叶帘,便随之具有垂直升降和水平180度翻转功能。外置滑块随意调整,玻璃便随之处于不同的透光状态。 

    “仅从我们公司生产的玻璃,就能真切感受到绿色建筑对产业的强劲刺激。”梁家瑾称,短短3年内,玻璃销售额就翻了1.5倍,从2009年的4万平方米上升到今年的10万平方米。

    市建筑节能办主任肖钢表示,仅是武汉的绿色建筑就至少有50亿的潜在产值。而近年来,绿色建筑一直在呈现不断加速的趋势。今年全市建设绿色建筑目标为180万平方米,而到2015年末,新建绿色建筑将达到800万平方米。鼓励性政策将继续推出,例如两年后,还将在一定范围内例如保障性住房项目上强制推广绿色建筑。 

    业内人士透露,在绿色技术中,分热泵压缩机等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太阳能供热空调等深度利用也比较有限。 

    肖钢介绍,绿色建筑可以带动绿色建材、节水产品、节能环保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按照计划,我市将培育10-15个绿色墙材生产、应用和研发基地,以光伏、光热、地热能、生物质能为重点,促进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产业,到2015年,初步形成绿色建筑产业链。

    公共建筑占多数

    绿色住宅仍需引导     

    本报讯(见习记者黄帅 通讯员武建) 建设大厦、省图书馆、光谷生态艺术展示中心、市社会福利综合大楼……在我市已建成的绿色建筑名单里,大半都是公共建筑和写字楼,占建筑总量绝对主力的住宅却并不多见。 

    “居住建筑面多人广,与老百姓生活最相关,其实最应该推广节能宜居的绿色建筑。”昨日,国家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袁培煌向记者表示,公共建筑占绿色建筑多数,这说明绿色建筑尚处起步阶段,推广引导还需下大工夫。 

    每平方米成本不过几十元 

    绿色建筑≠高端建筑    

    “按照评定标准,绿色建筑共有三个级别,对于住宅建筑来说,不用到最高的三星级。与一般建筑相比,算下来每平方米成本不过几十元。”市建筑节能办主任肖钢表示,绿色建筑的推广,主要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做绿色建筑一定会大幅提高成本是个误区。”肖钢随后解释说,绿色建筑并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一个通盘考虑。 

    肖钢举例说,如果建筑根据自然风向设置布局,整体采用节能结构,就可以减少空调和采暖设备的使用;建筑一开始就考虑合理利用太阳能,就能在后期减少大量照明耗能;设计之初就考虑后期使用,空间布局便更加合理,能够有效利用空间。现在大量出现的新型环保材料更是提供了多种可能。 

    开发商借力绿色建筑 

    售楼部前排长队 

    “买房前,以为绿色就是开发商的一个促销概念。搬进来之后才发现,不少新技术用起来确实很理想。”百步亭花园居民陈汉桃告诉记者,由于采用地源热泵集中供暖,冬天在家中只需穿一件薄毛衣,夏天最热时每月电费也不过80元。 

    据了解,百步亭社区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规划设计上注重功能适用、节能环保,重点采用了建筑节能、地源热泵、太阳能节能、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等技术,打造绿色节能住宅,降低碳排放,获得湖北省建筑节能先进单位、武汉市优秀住宅小区科技应用及建筑节能奖等。 

    百步亭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小区快要建成时,正好遇到国际上的经济危机,为了避免滞销,特地打出“绿色建筑”牌,一推出就很畅销。 

    开发商能省则省 

    绿色住宅仍需政策引导 

    武汉地处江边,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气候,非常适合绿色建筑的落地。中合建筑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侯进表示,民众从不知到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一位地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绿色建筑成本并不高,然而从开发商角度考虑,当然是能省就省。”所以绿色住宅推广阶段,需要政府政策引导。 

    据了解,目前,深圳、厦门等地已率先提出新建保障房全部为绿色建筑。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已经出台,具体补贴细则正在紧张制订中。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