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创绿色建筑“后评估”制度

来源: 广东省住建厅   时间: 2020.11.28  打印本页  分享:
绿色建筑全覆盖;推行绿色建筑运行情况“后评估”制度;全套激励。

       11月27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广东省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首次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广东省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步入法治轨道。

 

       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从2018年开始组织起草《条例》(草案),历时三年,充分调研论证、组织立法听证、反复征求意见,经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先后三次审议通过。《条例》的出台对于广东省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提高城乡人居品质,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共6章43条,分别对总则、规划与建设、运行与改造、技术发展和激励措施,以及法律责任和附则作出了规定,主要亮点有:

 

       一是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实行等级管理。《条例》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未来全省范围内,除农民自建住宅外,新建民用建筑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基本级或以上标准,实现“全绿”目标,保障广东省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此外,《条例》对绿色建筑明确实施等级管理制度,并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提出了等级要求。

 

       二是全力打造大湾区绿色建筑发展新高地。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条例》对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执行此规定,将有力推动广东省高星级绿色建筑建设,引领大湾区成为国家乃至国际高星级绿色建筑聚集区。

 

       三是全过程加强建设管控。绿色建筑尚未纳入法定的建筑工程项目流程监管,一直是制约广东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实际工作中,绿色建筑“只设计、不落地”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条例》第二章对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作出规范,明确建设流程中各主体的责任,加强对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工程验收,到绿色建筑认定,全过程严格把关。

 

       四是全环节加强运行监管。针对绿色建筑“重设计、轻运行”的问题,《条例》强化了绿色建筑运行主要环节的监督管理。明确了绿色建筑运行的责任主体,提出了绿色建筑运行的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抓住了物业管理、能耗监测、能耗限额管理等主要环节进行规范。为确保绿色建筑运行措施落实,《条例》设计了绿色建筑运行情况“后评估”制度,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绿色建筑的运行实行动态监管,这在全国地方立法中属于首创。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绿色建筑的运行是有评价标准的,但其主要侧重于评价绿色建筑采用的技术或措施是否到位,而绿色建筑后评估的重点与之不同。后评估是对绿色建筑所有技术和措施在项目运营阶段集成应用后的综合实施效果、建成使用满意度以及人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的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估,一般无需考虑单项技术或措施的到位与否。但却包含了单项技术或措施应用中其他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因而更倾向于效能性评价。住建部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办公和商店建筑版,友绿网资源栏目可下载),但后评估一直未在全国大范围实施。本次广东省率先提出绿色建筑运行情况“后评估”制度对于提高绿色建筑品质,促进绿色建筑各项技术措施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全套推出绿色建筑激励措施。《条例》在明确规定了广东省绿色建筑发展应当坚持的技术路线,即:绿色建筑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技术路线,传承、推广和创新具有岭南特色、适应亚热带气候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对绿色建筑建设推出了资金支持、容积率奖励、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服务和公积金优惠政策等全套激励措施。

 

       六是全心全意提升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认同和获得感。为民,是绿色建筑发展永远不变的初心。《条例》通过加强绿色建筑宣传引导和信息共享,提高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通过鼓励建设绿色农房、将政府服务下沉到广大农村,提高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同;通过规范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提高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质量,助力城市更新,提升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获得感。

 

       下一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认真组织《条例》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切实履行《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深入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以《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广东省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为推进广东省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小结

 

       绿色建筑涵盖建筑规划、设计、审查、施工、监理、检测、验收、运行等全过程,涉及多个部门职责。通过立法将绿色建筑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将能够形成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局面,用法律的强制力规范和保障绿色建筑发展。

 

       2015年7月1日,《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发展条例。随后,浙江省、合肥市也相继颁布了绿色建筑条例。贵州、广西、陕西、山东等省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也做了相关规定。此外,青海、江西及广州、深圳等省市也颁布了相关绿色建筑的政府规章。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省市把绿色建筑纳入法制管理范围。

 

       可以看到,开展绿色建筑立法,主要目的是在建筑行业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建筑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过程控制,通过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从过去的‘评价引导’转向‘目标引导’和‘立法保障’,从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面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就在7月24日,住建部联合多个部委发布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绿色建筑和居住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创建目标。而各省市也纷纷推出各自的行动方案,那么,绿色建筑未来在我国会迎来新一波的发展高潮吗?

 

       不久之后,11月2日,住建部发布了《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体现出住建部收回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权、统一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绿色建筑市场的决心。这同时也意味着,建立在2007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2009年《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基础上的旧的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将走进历史,友绿智库认为绿色建筑市场将迎来一个强监管、重管控的新时代。

 

       中央、地方绿色建筑新政频出,有推动、有管理,绿色建筑行业将走向何方?房地产企业应当做出何种战略决策来面对这样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历经3个多月,由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友绿智库开展的2020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发展竞争力调研已接近尾声,由于参与调研的企业众多,最后截止时间已延期至11月30日。

 

       调研结果将会在12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2020中国房地产总评榜大会”上发布。本次大会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房地产网、中房报新媒体、中房智库、房采中国、友绿智库联合主办,以“星地产·星榜样·星力量”为主题。

 

       另外,现场还将重磅发布《2020年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该报告是中国绿色建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业行业报告之一。从2011年到2020年,连续9年,奠定中国地产绿色转型的大数据研究基础。在20000多名消费者、300多家开发商、136多家咨询公司和设计院的支持和鼓励下,通过对绿色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状态诊断,研究分析转型先行企业的模式,希望引领房地产业持续、深入地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