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融创、绿地等跨界转型 房企多元化布局显效尚需时日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王一鸣  时间: 2018.05.05  打印本页  分享:
近日,绿地控股宣布拟投资3亿元入股深兰科技以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双方将共同发展人工智能建筑和机器人智能科技。这是继去年相继与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战略合作进军科创产业后,绿地科创产业的又一次升级。
       近日,绿地控股宣布拟投资3亿元入股深兰科技以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双方将共同发展人工智能建筑和机器人智能科技。这是继去年相继与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战略合作进军科创产业后,绿地科创产业的又一次升级。

  不止绿地,排名前十的房企近来在寻求跨界转型、多元化布局上动作频频:4月9日,恒大集团宣布,将在未来十年向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投入1000亿元。同时,有消息指出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投资了贾跃亭旗下的FF(法拉第未来),并成立了专门的汽车团队。
 

  3月21日,融创对外发布“桃源+”战略,将逐步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休闲、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和运营领域延伸,形成“桃源+产能进化”、“桃源+消费升级”、“桃源+城市更新”三大核心。除此之外,第二梯队的富力、世茂、远洋等房企也纷纷试水产业地产,以谋求划出新航路。
 

  求变是互联网和信息时代下各行业的生存法则,房地产业也不例外。
 

  谈及房企转型背后原因,从宏观角度看,截至4月公布的业绩显示,受益于过去两年的去库存、市场火热等因素,龙头房企大多实现销售、利润双线飘红。但这难掩楼市整体疲软的现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放缓;全年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增速同比分别下降14.8和21.1个百分点,三、四季度增速下降更明显。在市场环境遭遇严控,行业面临新常态的情况下,房企们被推促着求新求变。
 

  从微观角度看,房企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支持长远的生存和再发展;同时,在市场需求正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和空白的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房企对自身的定位开始发生转变,不再满足于建造房子,而是转型为美好生活的服务商。如万科提出要做“美好生活场景师”、融创则提出“美好生活运营商”等。
 

  从跨界领域来看,一些头部房企投资领域较广,涉及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意在通过与相关高科技企业及高校合作以获取更多资源,成为房企在产业地产和创新产业等方面发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不过,目前多数房企选择进入的主要领域在于商业、长租公寓、物流地产、产业地产、教育、医疗等业务。
 

  克而瑞发布的报告显示,房企创新领域或多元化的细分产业共约有12个业态或门类,类似长租、医养/康养、特色小镇、联合办公等空间类的产品,前30强房企的介入度非常高、均在70%以上。对于标杆房企而言前10强多元化布局的格局已经形成。

  应该说,在房地产开发时代,房地产实际只是“住宅”,而不是全面的房地产市场。开发时代所有的创新就围绕三件事:规模、成本、速度。面对土地红利逐步减退、存量时代的到来,持有和经营物业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运营方式。不论是长租公寓、特色小镇,还是商业、养老及产业地产等其他领域,都是持有化运营的一种方式。未来,多元化或将成为房企“标配”,持有化运营也将成为房企的一种创新方向探索,尤其是规模房企。
 

  不过,对于传统房企们来说,要做好转型升级并非易事。以被业内认为尚处“蓝海”的产业地产为例,由于产业地产的客户是企业和政府,产品标准更高,开发难度更大,且涉及融资、开发、服务、招商、产业培育、税收等,其专业性要求和发展难度要远高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涉足开发企业不仅要熟稔地产开发,又要通晓产业经济,对于招商团队培养也非常重要,需要将招商引资行为专业化等。在这个领域中,拿地不难,难的是产业落地,而产业规划能否落地是决定一个园区成败的关键。之后,开发商还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充足的资金“熬”过整个开发期和培育期。若没有以上能力和觉悟,只想简单拿产业地产的“新瓶”装传统地产的“旧酒”,那么相关项目恐“徒有其名”。
 

  目前,有数以百家的传统房企均宣布进军产业地产行业,运营起来并有收入的产业地产商依然还只是少数。从当下房企其他主要转型方向的盈利情况来看,除了物业管理领域给企业带来的业绩贡献在不断增加;长租公寓、特色小镇、共享办公等“风口业务”的布局,目前仍处在摸索阶段,部分新业务初期尚为亏损。尽管房地产市场的形式和社会需求使得房企的多元转型已经成了发展趋势,但这条转型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多元化效果的显现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