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朗诗“绿色资产包”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 2017.08.02  打印本页  分享:
7月18日,朗诗在北京举办“绿色WE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

 

        7月18日,朗诗在北京举办“绿色WE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探讨绿色发展趋势的同时,公开了朗诗对绿色模式的开发情况。实际上,笔者留意到,自2005年提出绿色差异化战略,朗诗从没离开过绿色这条路,近年由海外借鉴到自主研发,从长三角到纽约,一路也经受了对其效益、规模、竞争力和持续性的各种质疑。借由此次朗诗对绿色地产的整体呈现,外界得以窥见朗诗“绿色资产包”的真实状况。


       做大“绿色资产包”

 


 

       在房地产分化加剧的当下,顶级阵营门槛已经突破3000亿元,不少房企极力提高开发规模和转速,保证市场席位。朗诗作为绿色科技房企,同样加速了拿地的规模和范围,但有所区别的是,其会更大比例地考虑科研用地建试验楼和研发基地,来保证在差异化层面的竞争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30日,朗诗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已达到467万平方米,应占权益部分约210万平方米,其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基地项目,例如总建筑面积4万平的绿色建筑研发基地,规划设计由德国和日本两国专业团队联合完成;还包含旧楼改造的面积,例如朗诗在上海普陀区的旧楼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34193平方米,通过绿色改造提升综合品质获得更高的售价。


       而笔者留意到,朗诗近年快速扩张“绿色地产资产包”的方式不止地产项目。2008年朗诗收购了一家上海的甲级设计院并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朗诗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成立欧洲技术公司。


 

       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曾透露,绿色科技建筑研发的费用,占据朗诗每年销售收入的2%,而且是持续性的投入。


       目前,朗诗执行的“节能”解决方案里,有约300万平方米运行项目面积,通过其“被动式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每年可节约用电量7,500万kWh,每年CO2减排量达5万吨。


       “如果我国每年12亿平方米新建筑面积都达到这一节能水平,则每年能节约用电量300亿kWh,CO2减排量将达到18亿吨。”朗诗表示。


       随之,朗诗的产品也在升级,截至2016年末的产品线为3.0系列,集中开发创新科技住宅和绿色社区生态环境。


       利润的安全边界
 

 

       但更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似乎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有限的效益。


       但田明对此观点并不认同,“我们很关注每个项目的安全边界,朗诗的安全边界是一个项目利润率至少不能低于20%。”


       这是田明曾言及多次的利润原则。保证这个程度的利润,朗诗必须首先保证整个产品线的低消耗。


       据朗诗介绍,这正是企业区别于常规地产企业的地方,朗诗的产品开发中有一条“绿色开发流程”线其包含从拿地、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把控项目的绿色技术实施。这些技术为了实现朗诗“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产品目标,也为融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客户价值。


       田明表示,朗诗在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客户反响和经济价值。很多项目的业主再购及业主转介绍比例接近50%,其中南京朗诗国际街区业主的复购率更是高达70%。资深房地产人士欧阳捷就表示,改善环境是现在大家都在倡导的东西,契合消费者痛点。


       实际上,在自发成长基础上,朗诗为使“绿色资产包”加速增长,采用的更关键策略是资产轻型化。但朗诗的资产轻型化战略,更倾重合作开发、小股操盘、委托开发等业务模式,同步涉足城市更新、资产运营等领域。田明直言,2014年以前朗诗的项目都是自己掌握百分之百的股权,2015年年底朗诗操盘的所有项目里面,朗诗的股东权益大概占到70%,2016年年底这个数据是40%,今年可能会降到30%以下,以后也会维持在20%-30%之间,而这些项目都是朗诗操盘。


       “其实朗诗在科研和产品开发上花费了更大的成本,所以控制成本,获取更大效益,资产轻型化也是很必要的选择。”有资深地产人士就表示,目前朗诗利用已有的技术、品牌与开发管理能力,发展合作开发、小股操盘与委托开发,的确减少了企业资金投入,利用自身优势在国内外捕捉市场机遇,有助于对冲经营风险。


       “榕树林”计划

 


       可以看见,2016年朗诗与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万科共同发起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年以来,绿色供应链同行者已经从最初的48家扩大到89家,这些企业在2016年的销售额总计近1.9万亿人民币,约占行业总规模的17%。


       在此次发布会上,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还邀请了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WWF中国常务副总干事卢伦燕、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中城联盟轮值主席陈劲松等嘉宾一起对绿色供应链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