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发展到优质增长:碧桂园转型路径“瞄准”高科技

来源: 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9.10.02  打印本页  分享: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到自主创新的中国智造的转变。  成立于1992年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 HK,下称碧桂园)契合时代的发展步伐,那一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一系列讲话,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拉开了房地产业在市场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到自主创新的“中国智造”的转变。  

  成立于1992年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下称“碧桂园”)契合时代的发展步伐,那一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一系列讲话,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拉开了房地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蓬勃发展的“帷幕”。

  碧桂园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在见证着祖国日益强大的同时,受益于政策和发展红利,逐步发展成为总资产高达1.74万亿元的高科技综合性产业集团。

  在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房企引领者,碧桂园紧随国家发展战略,将科技作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关键词,在现代农业、机器人领域继续“起舞”,高科技路线图也逐渐浮现。

  “黑马”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既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碧桂园27载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碧桂园诞生于“凤城”——广东顺德,改革开放初期有个说法:全国看广东,广东看顺德。身处前沿阵地的碧桂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发展。27年一路走来,碧桂园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身体力行者,为超过1200个城镇带来现代化的城市面貌。

  回顾过往可以发现,碧桂园在实现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兼顾了高质量发展,在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上持续实现创新。

  据《财富》杂志今年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碧桂园位于第177名,入榜三年实现“三连跳”,成为世界500强中排名提升最快的企业之一,堪称“黑马”。

  碧桂园连续3年排名提升得益于其近年来业绩上的“爆发式”增长。2017年碧桂园首次入选世界500强;2018年榜单上,碧桂园营业收入335.72亿美元,同比增长45.69%;今年榜单上,碧桂园营业收入约573.08亿美元,同比增长70.7%,排名也实现大幅提升,位列177位,在中国上榜企业中位列第19位。

  碧桂园能从当年一家默默无名的小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的庞然大物,与其对国家战略规划的“灵敏嗅觉”密不可分。

  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类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地产行业也不例外,碧桂园也意识到科技创新成为当下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为顺应国家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期望,作为房地产主业业务的战略补充,有着产业资源、造城经验的碧桂园正实现科技小镇的落地,打造产城融合项目,而这也将成为其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碧桂园已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布局了多个科技小镇、科技新城、科技产业园和科技综合体等,落地30多个产城项目。

  尽管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但碧桂园并未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碧桂园在去年6月宣布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现代农业;去年9月又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

  通过构建商业版图新的“三驾马车”,地产、现代农业以及机器人业务已成为碧桂园未来三大重点发展方向。

  “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新定位,为碧桂园先进科技赋能产品与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认为,在工业4.0时代,科技是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碧桂园要朝着高科技企业的方向去发展。

  智能机器人加速落地

  从碧桂园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以来,已超过了一年时间。

  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产品主要为应用于建筑业、餐饮、物业管理、医疗、农业、智能家居、制造业等领域的机器人、智能设备及系统。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革命”已经来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博智林机器人副总裁朱剑敏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建筑市场招工难,而且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研发建筑机器人投入工地使用,将在安全、质量和成本等方面带来多重效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9%。与巨大的市场容量不匹配的是,如今愿意从事建筑行业的就业意愿在不断降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仅为18.6%,比上年下降0.3%。

  近期博智林方面对内展示最新研发的3款建筑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及PC内墙板安装机器人,据悉,这三款机器人是博智林在研机器人项目的一部分。

  截至今年8月底,博智林已递交申请专利将近600项,聚焦在研的建筑机器人有30多种,其中已有9款机器人进入工地现场测试。同时,博智林已经拥有超1800人的研发团队,博士和硕士数量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朱剑敏向记者透露,博智林研发的机器人是自带订单的,首先可以满足碧桂园自身需求,比方说在全国碧桂园在建项目中,可用机器人提供安保服务和清洁服务等。

  碧桂园已在全国1200多个城镇实施了超过2000个项目,能够为其机器人业务板块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碧桂园旗下的物业、酒店、安防和农业等各板块也需要机器人,只要生产出来就可以“临床测试”,而且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快速改进,这是其他机器人企业不具备的条件。

  相对于传统高科技企业,博智林已经具备了资金和人才优势,各项事业加速起步,研发成果崭露头角。未来,博智林方面还将继续与全球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携手,在机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科学家+企业家”新时代产学研发展新模式,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研发基地。

  “数字化改革”重塑企业

  除了布局机器人和现代农业以外,碧桂园还通过“数字化改革”手段重新塑造企业,而碧桂园项目工地的智慧化正是这场变革的一个缩影。

  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数字化已成为企业激发活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2018年初开始,碧桂园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例如碧合计划,在整个集团层面,用一整套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去全面替换原有的系统,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同时在财务、人力、流程管理、系统打通、主数据管理等几个方面同步推进这个工作。

  为有序推动数字化进程改革,碧桂园数字化管理中心制订了四年计划:2018年信息化、2019年数字化、2020年智能化、2021年科技化。

  “智慧工地”是碧桂园一个突破性的尝试。

  以碧桂园总部三期工地为例,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全程应用BIM技术、人脸识别、全景监控、质安通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让过去割裂的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得以打通。

  如此一来,工地管理的监控、预警和协同等功能均集成在一个平台,数字化升级使得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得到科学、充分的管控。

  碧桂园集团首席信息官兼数字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徐斌表示,数字化管理的组织建设方面,从早期60人左右到现在有将近400人,加上外包部分大概有1000人,全面快速推动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做数据分析运营,用数据帮助决策、风险控制等等。

  碧桂园运营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碧桂园集团已有16个“智慧工地”项目。这些“智慧工地”除了持续应用物联网、移动终端、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今后还将融入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研发的最新成果。

  今年年初,碧桂园曾公开发表一篇文章——《碧桂园是什么?》,开篇即表示“我们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从长远来看转型,“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将是碧桂园突破自身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地产主业、机器人与现代农业这三驾马车,将协同发展,成为碧桂园下一个增长红利与提高竞争力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