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钢: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如何用材料?

来源: 材料在线  时间: 2017.03.29  打印本页  分享:
大院背景下的创作模式,直接的反应的是,扎实的技术功底 和 务实的的设计态度。


各位设计师
大家好
 

相信建筑师都
对李兴钢老师非常熟悉
 

从08年的鸟巢中方总设计师
李老师一直以项目作品说话
扮演着年轻建筑师的榜样


大院背景下的创作模式
直接的反应的是
扎实的技术功底 和 务实的的设计态度
 

这是小编最为佩服的地方
因为撰写材料文章的原因
小编对老师的作品有更多的体会
 

尤其在阅读背后很多不为大家熟悉的项目之后
纵观前后,联系因果
看到了一个设计师
不断自我探索历练成长的故事
本期
材料在线就带领大家
以材料为线索
一起看下李兴钢建筑师成长背后的自我探索
 


01

复兴路乙59—1号改造
(不同透明度彩釉玻璃)








 


02

建川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
(地方材料砖于混凝土的运用)






 

 

03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图纸箱与纸管概念建筑的设计)








 

 

04

唐山第三空间
(GRC幕墙)



 

05

元上都遗址工作站
(PTFE膜结构)








 


06

地铁昌平线西二旗站
(PTFE膜结构)










 

 

07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GRC与结构)






 

 

08

安徽绩溪博物馆
(地方小青瓦的现代运用)








 

 

09

天津大学新校区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和游泳馆
(清水混凝土与结构探索)






 

 

10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国内少有的彩色混凝土运用)








 

 

小伙伴们
大家发现了吗
在一个设计师的作品中出现了
如此众多不同的差异性较大的材料
 

其实你可以看到是
设计师在材料上的有意探索和自我突破
 

当然
一个设计的出发点和重点并不一定是材料
但是驾驭材料
或则从材料上创新是走向成熟的重要过程
 

李老师作品风格
也从之前的不确定性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
这是每一个年轻设计师必然经过的过程
 

但小编想说
并不是我们自然成长就会走向成熟

其实背后蕴含着
我们看不到的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