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下一步将加大对低碳建筑领域的支持

来源: iGreen  时间: 2021.07.20  打印本页  分享:
在7月1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介绍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青年报记者:碳

在7月1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介绍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请问目前银行业在碳减排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下一步针对绿色低碳产业将提供怎样的创新支持?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大家知道,去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代表我们国家庄严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在这个目标宣示之后,银保监会、银行保险机构都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系列论述,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这方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

银行业做了很多工作,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银行机构自身的战略。这个战略是通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来实现银行机构自身的全面绿色转型,这个战略目标非常明确。二是明确了银行机构自身的长远目标,长远目标就是要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一样。银行的资产端要实现碳中和,银行的自身运营也要实现碳中和。当然,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长期过程,首先要碳达峰,碳达峰之后要逐渐甚至比较迅速降低碳排放强度,最终实现碳中和这个长远目标。另外,自身经营运行碳中和,因为银行机构虽然不是碳排放最主要的市场主体,但是在运营过程中,不管是建筑还是IT设施,还是其他运营维护,可能都有碳排放,所以要通过采取措施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这个长期目标。三是梳理和强化了相关机制。最重要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客户的碳表现作为授信流程当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从更长远来看,把碳的定价纳入授信、融资决策、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四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余额达到1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3%,其中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占比超过70%。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的整体不良水平。我国整体不良率大致2%左右,一直在上下浮动。但是我们绿色信贷不良率,最低不到0.4%,高的时候也就0.7%。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绿色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亿吨。现在全年碳排放量大致在100亿吨到110亿吨之间,各方估计的数据不一样。但是绿色信贷每年支持二氧化碳减排7亿吨。与此同时,绿色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保险机构也做了很多工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疗废弃物等21个高环境风险行业,地理范围覆盖到31个省市,为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针对下一步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第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新能源、低碳能源发展,继续支持低碳交通发展,还有一个潜力非常大的领域就是低碳建筑领域。第二在创新方面,现在碳排放权市场很快就要开始交易了,碳排放权的价值也逐渐显现,所以碳排放权将来作为一个很有效的抵质押品,可为银行扩大融资提供重要的质押基础。这个方面是可以探索的。第三个方面,银行业面临很多客户,它在识别和挖掘绿色信贷资产方面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对这些资产提供信贷之后,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卖给更多的金融机构,更好地把绿色信贷资产效益传递下去,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来投资绿色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