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上海市《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来源: 建筑时报  作者: 徐敏  时间: 2019.07.08  打印本页  分享:
6月12日,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正式发布首批4个团体标准,其中作为协会第一个团体标准立项项目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备受业界瞩目。在当天举行的2019绿色建筑标准化论坛上,该标准的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建荣作了详细解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理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建筑,作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重视其健康性能问题正成为行业的关注重点。

6月12日,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正式发布首批4个团体标准,其中作为协会第一个团体标准立项项目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备受业界瞩目。在当天举行的2019绿色建筑标准化论坛上,该标准的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建荣作了详细解读。

杨建荣认为,绿色建筑重在营造基本的健康环境(声、光、热、空气品质),健康建筑则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影响建筑健康性能的因素很多,绿色建筑的健康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编制目标:更好地提升项目的人居健康和环境性能品质;更好地突出上海特色,规范地方健康建筑评价;更好地推进健康上海、卓越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并于2017年11月正式作为上海市绿建协会团体标准立项评审。此后经过5次编制工作会议和20余次小组讨论会,最终形成了适合本地风貌特征并体现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先进性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杨建荣总结了该标准的三大特色,即适用性、易用性和引导性。其中,适用性是指适用上海地方气候、环境水平、生活习惯和相关标准规范的条文要求;同时对不同建筑功能(公建和住宅)、不同参评范围(建筑单体和局部区域)能给出不同评价方法。易用性是指条文可操作性增强,提供明确指标范围要求;在不降低指标要求前提下,增加阶梯得分项目,引导更多项目参与。引导性是指新增引导性健康措施和要求,体现上海全球卓越城市的先进性。

根据标准,健康建筑的评价应以全装修的建筑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或建筑内区域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同时,申请健康建筑评价的项目应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健康建筑评价分为预评价和运行评价。预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后进行。

健康建筑按总得分确定评价等级。当健康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健康建筑评价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将健康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对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关爱、服务6类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设置加分项。

论坛上,杨建荣还对具体指标的得分项进行解读。例如,针对公共建筑,为减少久坐风险,为建筑使用者提供运动办公工位,例如跑步机办公桌、自行车办公桌、便携式办公踏板或踏步机等,以此引导先进的运动办公理念。强调楼梯间离主入口距离不大于15米,设有明显的楼梯间引导标识,在于鼓励楼梯的使用,有效提高楼梯使用率;楼梯间有天然采光和艺术品、绿化,能够创造更好的楼梯间物理环境。为营造优美的室内外绿化环境,植物组群符合上海气候状况,层次丰富;住宅建筑内高于1米的各种隔离围墙或栏杆、绿地中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地下设施出风口等采用垂直绿化或屋顶绿化增加绿化量;主要功能房间每100平方米不少于 1株绿色植物。为满足兼顾老年人的使用安全与方便的设计要求,活动区、公共活动区、公共卫生间、走廊、楼梯均有防滑措施,室内日常主要活动区域设有安全抓杆或扶手;建筑公共区和室内墙面无尖锐突出物,室内墙、柱、家具等处的阳角均为圆角,低位插座高度设置在0.6米~0.8米之间;套内至少有一个卧室与餐厅、厨房和卫生间在一个无障碍平面上,室内存在高差区域应具有明显标识或做坡道处理,合理设置标识、引导系统。此外,标准还新增了多项引导性技术措施手段,例如要求合理设置声掩蔽系统,针对开敞办公区域声掩蔽的目的是控制噪音减少干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限制语音传播,提高私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