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来源: iGreen  时间: 2019.06.19  打印本页  分享:
对于绿色建材的推广,应转变思路,从需求侧进行引导。基于绿色建筑的长期节能效益,可以发展绿色建筑的分摊支付模式,在政府的背书和担保下,允许用户利用节能的经济效益,长期分摊绿色建筑的改造成本和额外费用,以此拓宽绿色建筑的消费市场。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这是“绿色建筑”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后再一次被明确提出,也是首次作为绿色环保产业的代表,被重点“点名”。回看近年来的两会,“绿色建筑”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发展绿色建筑也正逐渐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提案变为共识。

 

 

我国建筑节能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建筑节能共经历了三大历史发展阶段。

 

      1986年8月,我国开始施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该标准在1980-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约30%,其主要做法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门窗的气密性。这一时期被视为我国建筑节能的第一阶段。

 

     1996年7月,我国颁布了JGJ26-96新标准,该标准在1980-1981年住宅能耗标准的基础上节能50%,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做法是大幅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和管网的运输效率。

 

       当前,伴随着我国进入绿色建筑的推广阶段,新的节能标准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变为1980年基础上节能65%。但仅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率先执行,尚未全面推广。于此同时,标准应用的对象也在发展变化,起初仅指北方地区采暖能耗,随后逐渐扩展到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和全国公共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节能发展的另一重要标志是2006年国家发布了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14年、2018年分别进行了二次修订,其中2018年的修订正在征求意见当中。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最近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23.1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超过40%,北方采暖地区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3亿平方米。虽然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发展较快,但老旧住宅的存量仍然巨大。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既有建筑仍高耗能建筑,供热能耗高出同纬度欧洲国家一倍多。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新的历史时代赋予了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污染防治与打赢蓝天保卫战已成为我国三大攻坚战的重点任务,这为绿色建筑的进一步推广提出了环境诉求。我国是世界上建筑体量最大的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截至目前我国仍有将近400亿平方米的老旧住宅需要绿色改造,其中必将释放出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

 

 

        第二,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绿色建筑改造与投资将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这是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经济诉求。有学者估计我国的传统老旧建筑的改造将产生约15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其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培育出一个巨大的绿色产业。

 

 

        第三,城镇化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增量需求,成为绿色建筑推广的主要社会发展诉求。以人为本的绿色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50%的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政策与技术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与重要支撑。我国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全国城镇即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面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临近,绿色建筑必将迎来目标追赶的快速发展期。技术方面,近年来以中建三局、湖南远大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不断在绿色技术领域开拓创新,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夯实着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的技术基础。

 

通过“四大改造”与“三大变革”把握绿色建筑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伴随着绿色建筑新发展机遇的到来,我国需要认真把握历史赋予的时代机遇,通过“四大改造”与“三大变革”, 抓住绿色建筑推广的关键时期。

 

        第一,以门窗为主的被动式住宅改造。被动式住宅通过房屋自身的保温气密性,从而减少或消除主动式热源的介入。当前我国住宅建筑50—55%的热能由门窗流失,而现行的门窗节能标准仅相当于德国1992年的标准,节能门窗普及率还不到5%。据相关部门计算,我国北方城镇如果全部更换成节能门窗,节能标准就可提升到90%以上,超过现有的节能标准。因此,我国应以建筑门窗改造为抓手,像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一样,支持居民被动住宅的改造。

 

        第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能耗是我国建筑能耗的另一重要来源。据有关数据测算,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单位面积是普通民宅能耗的5-10倍。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集中式中央空调的能效管控技术与意识严重缺失。未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利用第三方的专业技术服务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和能效管控将是建筑节能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三,因地制宜进行农村建筑改造。我国将近60%的住宅在农村,且具有分散独立的特征。近年来,伴随着家用空调等电器在农村快速普及,农房建筑能耗急剧上升。农村住宅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应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地理小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改造,其中本土建造材料和本地生态建筑的传统技艺应当特别重视与保留,强调生态节能在农村建筑的应用。

 

        第四,传统供能设备的改造与新能源应用。伴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传统以燃气、燃煤为主的供热设施可被取代。以太阳能为例,有资料表明我国屋顶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若拿出5%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就将产生相当于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且分布式的能源模式,自产自用,减少了大量的传输损耗。推动新能源应用的关键是要发挥政府的推介和公信力作用,让消费者对产品充分了解和相信。

 

        上述的“四大改造”可视为我国未来绿色建筑改造与转型的重点领域,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变革也同样需要把握当前的历史机遇期。

 

       推广“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模式变革。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把墙板、梁柱等部件预制建好,在工地直接组合、安装。其建筑过程可以实现零灰尘和噪音干扰的清洁生产。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可节材20%、节水60%、节地7%-10%,比传统施工缩短周期1/3。

 

        改变传统采暖计费模式,实现计量方式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用热的个性化要求越发明显。在传统的采暖计费模式中,用户处于被动状态,室内温度由供热单位统一调节。伴随着供热计量技术的发展,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室内温度,供热单位根据用户的实际用热消耗收取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主观节能。有学者计算,我国北方地区若采取热计量变革,可实现节能30%。

 

        利用绿色建筑的长期节能效应,实现支付模式变革。绿色建筑与建材的购置成本较传统建材相比普及提高,这也成为绿色建筑在市场上推广较慢的主要原因。考虑绿色建筑的准公共产品特性,不少地方政府通过对相关企业实行优惠和补贴,以支持绿色建材,但效果甚微。对于绿色建材的推广,应转变思路,从需求侧进行引导。基于绿色建筑的长期节能效益,可以发展绿色建筑的分摊支付模式,在政府的背书和担保下,允许用户利用节能的经济效益,长期分摊绿色建筑的改造成本和额外费用,以此拓宽绿色建筑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