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建筑|中美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之对比

来源: iGreen  时间: 2018.12.16  打印本页  分享:
本文重点聚焦空气、水和照明3个部分,以此为例简要概述中美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异同。

 

    背景

    研究表明,人类的许多疾病及精神健康都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室内环境质量也极大地影响着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融合度都呈现出的完美状态”。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日益普及,建筑行业的研究热点从“四节一环保”逐渐转移到使用者的健康、舒适和高效,围绕健康建筑的标准研究、工程实践和产业支撑正在兴起。

    The WELL Building Standard[1](以下简称“WELL标准”)是全球较早关注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和福祉的建筑评价标准,其基于多年医学研究成果,建立人体常见疾病及生理系统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制定了100项条款用以对建筑物进行性能度量、设计策略和管理政策引导。我国的健康建筑发展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随后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了T/ASC02-201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2](以下简称“中国健康标准”),从现阶段中国的国国情特色和绿色建筑深层次发展的需求出发,遵循多学科融合的原则,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

    2

    标准框架对比

    WELL 标准分为空气、水、营养、照明、健身、精神和创新共8个部分,105个分项;中国健康标准则分为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和提高与创新等7个部分,共有102个分项[3]。

    可见,中美两部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在总体结构方面较为相似,都是将传统的建筑视角转为以人为视角对建筑的功能性进行评估。考虑到营养相关评价主要在建筑使用阶段进行,中国健康标准并不单独设置该章节,而是将其部分纳入了服务部分,在运营标识阶段进行总体评价。此外,由于国内习惯于将光学、声学与热舒适等统一作为建筑物理的关键指标,因此WELL标准中作为独立部分的照明部分在中国健康标准中归并在舒适部分。

    从条文相似度来看,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充分借鉴和汲取了 WELL 标准中的精华,沿用或局部调整了部分条文,具有类似性的条款约占52%。其中,水、舒适和健身部分相似性较高,而因中国和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精神和营养部分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从分值权重来看,水这个部分在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所占的比重远高于WELL标准,这也体现了我国当前在用水安全性方面的问题[4]。

    3

    评价要点分析

    本文重点聚焦空气、水和照明3个部分,以此为例简要概述中美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异同。

    01

    空气

    空气部分的指标包括3个方面:污染源管理、空气净化措施、施工和运营阶段的管理政策。其中,两部标准都非常关注空气污染源的管理,共有9项相似条款,但在指标阈值方面依据不同的标准而有所差异。例如,竣工后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限值,WELL 要求≤0.036mg/m3,我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则是0.07mg/m3,苯和其他主要污染物指标也是 WELL 标准严于中国健康标准。

    在颗粒物浓度方面,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室内PM2.5浓度基准,但在中国健康标准中给出了PM2.5日均浓度≤37.5μg/m3、PM10日均浓度≤70μg/m3的限值。相比而言,WELL 标准中则要求PM2.5浓度满足25μg/m3,对于争取铂金级认证的项目则要求至少达到15μg/m3,当室外背景浓度较高时对于过滤器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空气净化方面,两部标准都关注空气过滤、新风系统和通风效能等3个方面。相比于中国健康标准,WELL 在空气过滤方面的要求更高,包括预留活性炭机架以及安装不低于MERV13 的高效过滤器,并强制要求在竣工后进行通风以削减室内污染物浓度。在施工和运营管理方面,两部标准都涉及清洁方案、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虫害管理,但WELL还要求室内空间具有可清洁性,而中国健康标准除了增加地下室CO浓度控制,还增加了空气质量主观满意度评价。

    02

    水

    水的指标主要包括4个方面:水质指标、系统设计、检测和饮用水安全。

    在水质指标部分,两部标准都对浊度、微生物、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农业残余和添加剂作出了规定,但 WELL 标准的各项指标普遍严于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在处理系统方面,WELL 标准要求在饮用水、淋浴用水等增加活性炭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器,但中国健康标准聚焦在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从控制军团菌角度出发,对供水温度提了最低要求,对于消毒杀菌装置采取鼓励态度而非强制条件。

    在系统划分方面,WELL 标准将系统分为3个层级,市政接入水源、饮用和淋浴用途以及仅饮用水,以结果为导向,关注水质检测结果;中国健康标准则从设计视角,细分为非传统水源、景观水、采暖空调用水、生活热水、直饮水等,以措施为导向进行前端控制。

    03

    照明

    照明部分共有4个方面指标,包括天然采光、照明控制、昼夜节律照明和室外照明。

    在天然采光方面,两部标准都提出了日光模拟和色彩质量,但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中国健康标准是对主要功能区域的天然采光系数提出要求,而WELL标准则是根据空间日照自足指数和年阳光照射度两个指标来限定自然光的上限和下限阈值。

    针对照明控制,两者都提到了日光眩光控制、视觉照明控制、自动遮阳调节和调光系统,视觉照明设计方面中国健康标准从照度分布、色温、显色性、色容差和频闪、光生物安全性等方面提出要求,更为全面;WELL则在电灯眩光控制方面提出了更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措施。WELL提出了昼夜节律照明的概念,不仅仅关注空间照度,更多考虑光环境对于人体生物钟的影响,通过引入昼夜节律照明,既可以保证日间室内人员的工作效率,又保障夜间的良好休息。WELL提出了黑视素勒克斯(EML)与中国健康建筑标准提出的生理等效照度概念一致,综合考虑各种光的照度和波长进行照明精细化设计。

    4

    结 语

    由以上标准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 WELL 标准还是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在空气和水这两个部分都提出了非常精细的要求和严格的指标。同时,基于人体昼夜节律理论的照明设计和控制,更是充分体现了建筑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其区别于以节能环保最优化为目标的绿色可持续设计。此外,建筑作为一种空间载体,其影响使用者身心健康的不仅仅限于建筑物理空间,也包括楼宇的管理制度、员工政策和企业文化,更需要行业在理念上的高度认同、设计施工产业链协同,以及运行期持续管理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将建筑打造为健康生活单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TheWELLBuildingStandard[S].NewYork,USA:DelosLivingLLC,2016.

[2]《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3]安宇,林姗,程慧,等.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分析[J].绿色建筑,2016(4):13-15.

[4]谢晓欢,苟中华,易鸣,等.中美健康建筑设计标准对比研究[J].住区,2018(3):150-154.

张颖

    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标准的重点是什么?

    在能源供应总量约束的当下,唯有走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之路,才能用有限的能源供给,支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而实践之路离不开理论的支撑。要打造真正“健康”的建筑,最重要的是把握两个原则: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根据建筑自身属性的不同,将人的需求、体验置于首位,在满足一定的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此外,公众的积极参与也会促进健康建筑的发展。